文/ 島內散步
回到高雄生活以來,鹽埕一直是我帶外地朋友來散步、吃吃喝喝的首選;除了山、海、河圍繞而成的閑散氣氛,鹽埕也代表了高雄因港而繁榮的輝煌歷史。
這次「埕市鹽遊會」的導覽,更是圍繞著我的鹽埕私房景點-「鹽埕第一公有市場」展開。
要了解地方,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走進市場,而每一個市場也是地方歷史的橫切面;二戰後,鹽埕的大溝頂被加蓋成為集中市場,隨著經濟、高雄港務發展,和韓戰、越戰接連爆發,60至70年代成為南臺灣最繁華的地區,隨著現在的高雄市區百貨林立,鹽埕及鹽一市場才逐漸沒落。
而如今走進市場,看似三三兩兩開立的店家,其實各個臥虎藏龍。日治時期就飄香至今的三郎麵包廠,提供傳統、簡單的麵包,是許多在地人的兒時記憶;若想嘗試現代的糕點,旁邊三郎孫子開的沙普羅糕餅小舖(沙普羅取自三郎的日文念法: Sapulo)乳酪蛋糕更是不能錯過。
熱情的婁伯接下了父親的婁記饅頭,總會讓來買饅頭的客戶加上幾勺秘製的辣椒醬,如果稱讚辣椒醬好吃,婁伯的反應不是推薦你買一罐,而是拿一個塑膠袋讓你隨便拿;婁伯同時是一位入選台新藝術展的剪紙藝術家,當你在欣賞饅頭攤位對面的剪紙展時,別忘了和作者婁伯來一張合照,還可以拿一隻剪紙蝴蝶做紀念。
市場裡還有一攤擺設乾淨的豬肉攤,有位很有氣質的阿姨正俐落地處理著豬肉,出於好奇,我在導覽後坐在攤位前和阿姨聊天。就像其他鹽埕老店家一樣,這家豬肉攤是由麗霜阿姨的爸爸在70幾年前創立,全盛時期市場曾有一整排都是在賣豬肉,麗霜阿姨也聊到,原先她是在當時最時髦的大新百貨(原址在鹽埕區三號出口旁)當專櫃小姐賣男性襯衫,手上從皮尺換到豬肉刀,阿姨也是花了一些時間才適應,如今這麼做下來也50幾年了。
有趣的是,在聊到前陣子的萊豬議題時,麗霜阿姨少見地露出有點不悅的神情,說自己堅持每天一大早去選用現宰的台灣豬,還是有不識相的客人會質疑攤位賣的是萊豬,可以感受到雖然一開始多多少少因為長女的壓力接掌了豬肉事業,但麗霜阿姨現在已經是不折不扣的職人了;在和我聊天同時,麗霜阿姨仍俐落地處理著豬肉、和老客人話家常,透漏著濃濃的老市場人情魅力。
離去前,和麗霜阿姨聊到了接班的問題,阿姨淡淡地說到,自己的小孩子都有其它的工作,附近的攤位也因為老一輩的退休而漸漸收了起來;不過提到鹽一市場即將招募新攤位時,阿姨還是覺得有新的攤位結合傳統的攤位,可以為市場帶來一點朝氣。當夜幕低垂,今年進駐的新店家一一亮起燈,三五好友坐進空腹虫大酒家的吧檯,和老闆點餐、聊天,我忽然感覺,市場帶來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人與人的交流同時也讓市場能夠繼續活下去,也許時代的更迭讓鹽一市場風華不再,但只要人們持續走進市場,鹽一市場的故事就可以持續傳下去。
【大港開遊系列活動】
大港開遊-前夜祭
大港開遊1|你吃的鹽埕小吃、經過的市場,是超過百年的 #台灣發展史
大港開遊2|在地人專訪:船長的港都記憶
指導單位|高雄市政府、國家發展委員會
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共同主辦|中華文化總會
執行單位|島內散步、港都認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