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萬華要怎麼去呢?想必⼤部份⼈的答案應該是「搭捷運到龍⼭寺站啊!」但在沒有捷運的年代,⼈們⼤多選擇搭乘火⾞到萬華。
交通建設興建,是帶動⼀個區域⽣活產業變化的重要關鍵。隨著火⾞站興建,萬華從⽇治時期設立了製糖廠,後來以⾞站為圓⼼,在周遭陸續形成⼯業區,塑膠、玻璃等輕⼯業⼯廠、印刷廠、服飾批發、蔬果食品加⼯,⽀撐⼤台北地區⽇常⽣活的產業、⼈⼒市集,都在這裡聚集,更是當時北漂打拼族群的落腳基地。
當⼯業區更改為住宅區、鐵路地下化後快⾞減少、成衣⼯廠外移等各種挑戰撲⾯⽽來,火⾞站附近的商圈⾯臨著快速衰退的危機,在捷運建成後,鬧區也由火⾞站前轉向捷運站。傳統產業漸漸外移、消失。
在時代的浪潮不斷拍打下,傳統產業要如何再⽣?「⻑⾼」的萬華火⾞站,卻⼜無法與捷運站連通的做法,⼜將會帶給地⽅什麼樣的影響?未來台北捷運萬⼤線完⼯後,是否⼜會為萬華帶來新的轉變契機?
將帶領你⼀路探訪:
🔎萬華⾞站⼀帶藏在住宅區裡舊⼯業聚落的痕跡
🏙️發展催落去的中萬華:雙⼦星⼤樓
⚒️站在新舊路⼝的南萬華:如火如荼建設中的捷運萬⼤線 v.s. 青年返鄉的百年老街東園街
⾏程路線:
龍⼭寺捷運站3號出⼝→集義宮→⾦義合⾏→萬華火⾞站→艋舺林宅→⼤洋塑膠公司→⽇善公園→東園街→復興戲院舊址→萬⼤路⼝
萬華火⾞站帶動產業興盛
建立於 1901 年的萬華火⾞站,在鐵路的帶動下,下崁庄⼀帶逐漸成為⼤型⼯廠的聚集區,玻璃、塑膠、印刷業等輕⼯業,都聚集於此。
今和平⻄路、⻄藏路、萬⼤路與堤防外的區域,更形成了臺灣第⼀個⽔路交界的⼯業區 —— ⻄園⼯業區。⽽⼤理街、康定路⼀帶則以服飾、⼿錶批發等商業活動為主,服飾商圈的全盛時期更多達 2000 間店⾯。當時的萬華以⾞站為軸⼼,可說是⼯商業⼗分發達的地區。
⺠國五⼗、六⼗年時,萬華⾞站是北部⼈⼒與貨物的重要中繼點,更是當時來北漂打拼的⼈們落⾓之處。萬華⾞站前⼈來⼈往、⾨庭若市的模樣,是附近居⺠對⾞站的記憶。
遊程中,將帶你⾛訪⼤理服飾商圈,經營油燈、玻璃、瓷器、味素等⺠⽣⼯業,登錄為市定古蹟的⾦義合⾏,聊聊在這片⼟地打拼的故事。
在遊程的最後,我們想邀請⼤家⼀同在百年老屋裡,⼀同欣賞當代⽉琴歌姬,雅淳 & 楊咩咩,⽤充滿細膩情感,溫暖富有魔⼒的歌聲,有時歡樂⾼歌,有時低聲吟唱,
⾞站新地標,萬華雙⼦星⼤樓
在 1980 年代末期,台北地區多數⾞站歡喜迎接捷運共構的時刻,萬華⾞站被除名在外。彷彿也是從這⼀刻開始,決定它往後幾⼗年逐漸沒落的命運。沒有和捷運站聯通、台鐵快⾞也幾乎不停,像是被台北這座便利的城市除名在外。但隨著⼯業區更改為住宅區、鐵路地下化後快⾞減少、成衣⼯廠外移後,萬華⼀帶成了相對老弱窮的城區。
2016 年完⼯、以 BOT ⽅式興建萬華雙⼦星⼤樓,及新⾞站地⾯層上的特⾊天橋,逐漸成為萬華的新地標。兩棟摩天⾼樓中,有⾼級飯店、市政府業務單位、台北聯合醫院等單位進駐。市府雖有意輔導艋舺商圈轉型觀光商圈,但六年過去了,不遠處的龍⼭寺時常是熱鬧非凡的,被萬華豐富文化資產吸引⽽來的⼈潮絡繹不絕,萬華⾞站⼀帶卻仍然相對地冷清。
有「戲窟」美名的⼤稻埕,是清末⾄⽇治時期北部的經濟重⼼,更是時尚流⾏文化先端。舉凡傳統與創新,所有最流⾏的⾳樂、戲劇、藝術新潮的思想,都在這裡匯集。
在⼤稻埕,有從清末流⾏於宴席酒肆之間上流社會最愛的京戲,酬神也唱出時事與百姓⼼聲的歌仔戲、布袋戲,迎神賽會的北管、南管、⼦弟軒社,有文⼈雅⼠交流的爵⼠咖啡廳,作為城市「摩登」象徵的劇場與電影院,更是許多朗朗上⼝台語流⾏歌曲的誕⽣地。
從⾞站再到捷運站,聊聊「加蚋⼦」的過去與未來
在地⼈稱「加蚋⼦」的南萬華區域,曾是重要的果菜集散地,在清代,以種植茉莉花、⿇⽵筍及豆芽菜有名,⽇治時期更是重要的蔬菜試作園。雖然農業已非主要產業,如今還是有豆芽⼯廠隱藏在巷弄中。
靜謐的住宅區,在鼎盛時期不但是台北地區重要的蔬果集散地,其中東園老街是開闢於⽇治時代的百年老街,街上有許多老店家,展現本地豐富的在地文化與產業活動,如米店、香舖、刻印店、鑰匙⾏、銀樓等,甚⾄⼀個區域就擁有三間戲院,猶如「活的庶⺠⽣活史博物館」。
隨著城市經濟中⼼往東轉移以及產業遷徙,⾯臨街區衰頹、⼈⼝ 老化等課題,在不久的未來,
捷運萬⼤線建設落成後,對於南萬華地區⼜會帶來什麼新的活⽔與刺激?
主辦單位|島內散步旅⾏社股份有限公司 品保:北 2500 / 註冊號:甲 0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