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廟宇是連結常民生活的學堂

採訪/戴綺芸
編輯/憂傷地生活工作室

廟宇是連結常民生活的學堂

廟宇是「台灣印象」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不僅標誌了聚落及信仰中心,建築美學更處處是學問。來到慈濟宮,牆上有五彩壁畫,栩栩如生的木雕、石像佇立在樑柱和門前,大門上莊嚴地漆著門神的彩繪; 牆面上有些故事談著忠孝節義、禮義廉恥,有些藏著祝福,祈求風調雨順、加官晉祿。細細「閱讀」這間廟宇,像上完一堂廟宇建築的倫理課。

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廟宇之事無不是集合眾人力量共同完成的「廟宇熱鬧事」,更從中是培養鄰里、信眾間的團隊合作和人際關係網。參與廟宇大小事,酬神、請神、慶賀、祭儀,作伙鬥鬧熱(tàu-lāu-jia̍t,湊熱鬧),就像校園裡多采多姿的社團活動。慈濟宮現任主委洪潮文提到:「慈濟宮有三多,『做戲多,神明會多,陣頭多』」可見平時熱鬧非凡的盛況。

▲ 嘉義慈濟宮牆面上五彩的壁畫,繪出先人的智慧。(島內散步攝)

嘉義的廟宇多採多神祭祀,農業社會之時,相同信仰的人民若有結社,便稱為「神明會」,就像是神明的後援會,民眾共同信奉一或數尊神明,互相照應彼此的生活。到後來,神明會不只是信仰團體,更是地方的互助會。雖然隨著社會變遷,神明會的數量遞減,但如今逢廟宇祭典,仍能看見過往神明會的組織架構。

在慈濟宮,陣頭表演也是一大看點。家將、大爺會、二爺會、鼓吹陣、武館、北管⋯⋯,這些不同形式的藝陣都能在慈濟宮看到。洪主委分享他最喜愛的是「 碧雲軒」,就屬慈濟宮的北管藝陣。由於「北管」是一門複雜的藝術,從臉譜到多種行當的唱、唸、說、演,再到;鑼鼓的大鳴大放,一齣北管戲的完成,仰賴多個部門的彼此協作。洪主委說,北管需要大量的表演者和密集的練習和投入, 而人力短缺的碧雲軒最終在60年代,成為經典。

一間廟宇,從硬體建築到軟體內建,因人民誕生,也因常民而消逝。這間「常民學堂」將會繼續乘載信眾的意念變幻成新的模樣,紀錄嘉義的過去與未來。


執行單位| 島內散步、環時好室
影像拍攝| 忘情水男孩 劉謙


◍ 認識環時好室
◍【嘉義共享空間】環時好室開放場地租借.ᐟ.ᐟ

關聯文章: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 | 吳蹦工作室/小木寓所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 | 嘉義刺魂刺青店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 | 台北珍肉脯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 | 勝大製麵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 | 三哥肉乾‧肉鬆

No tour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