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島內散步專欄|創辦人說說】平樂天橋保存運動再起

台灣人都有許多回憶是關於學校,沒有人知道故事是怎麼來的,最常聽到的是學校以前是墳場,晚上最好不要留在學校。

我的母校—大稻埕的太平國小,有類似的故事,同學們繪聲繪影學校以前是墳場,於是校園內某個土堆被判定為墳墓,下課離開學校前,恐嚇最後離開的同學,天黑之後就走不出去了。

我開始大稻埕導覽之後,透過研究古地圖來檢視這個傳說,結論是沒有確切證據能夠證明是墳場,校園內的土堆則是戰時興建的防空洞。(反而意外發現大稻埕某些地區曾經是墳場,應該不會影響房價…)

另兩個傳說也被驗證是假的。

👉 傳說一:太平國小跟永樂國小曾經是同一間學校,後來開通延平北路,才分隔成兩間學校。

💡 實際:大稻埕第一間公立學校,是1898設置的大稻埕公學校,隨著太平町(今日延平北路)開通,將校地切割成大稻埕公學校東校區與西校區,東校區後改為太平公學校,也就是今日的太平國小,西校區則陸續設置大稻埕公學校女子分校(今日蓬萊國小)、大稻埕第二公學校(今日日新國小)、大橋公學校(今日大橋國小),這三間學校陸續遷走之後,才在1930年成立永樂公學校(今日永樂國小)

👉 傳說二:太平國小與永樂國小之間的天橋,是因為有個小朋友過馬路時,被車子撞死,於是家長捐錢興建這座天橋。

💡 實際:大稻埕中藥商游俊成同時也是太平國小學童家長,1968年捐款40萬給台北市政府,興建此天橋,並命名為平樂天橋,嘉惠在地學童安全回家,游先生的女兒至今仍在大稻埕經營中藥行。

過去天橋是車本時代的產物,行人必須讓車先走,於是各地興建天橋、地下道,今日觀念已改為人本價值,於是政府開始逐漸拆除天橋、地下道,原訂2014年拆除平樂天橋,我們才注意到平樂天橋的時代意義,發掘游俊成先生的捐贈事蹟、大稻埕人的回憶,找出橋下當初竣工的牌匾,以及平樂天橋是目前台北市現存最古老的天橋。

經過許多太平國校友、在地人、文史工作者努力,媒體倡議、舉辦活動、環境改造,讓平樂天橋得以保存,當時我判斷主因是平樂天橋兩側只有學校、沒有民宅,不會影響居民生活。

但去年2024年大安區新生和平陸橋保存運動過程中(已拆除),我們才知道平樂天橋並沒有被保存,只是處於一個暫不拆除的狀態,台北市政府已經發出標案,預計在2026年拆除台北市多數天橋,包含不會影響居民的平樂天橋。

平樂天橋建築沒有什麼的特色、也失去當初興建的目的,卻是現存台北最老的天橋,更提醒我們重視人行權益,紀錄過去車輛優先的年代,還有許許多多曾經在天橋上拍攝的電影、MV。

未來少子化只會更加嚴重,太平國小、永樂國小新生人數持續減少,曾有過併校的討論,但兩校都不願意被整併,或許改回最初的名稱:大稻埕國小,是最好的選擇,並讓天橋作為兩個校地的連結,紀錄百年前的大稻埕公學校。

4月開始大稻埕創意街區發展協會、太平國小校友會、永樂國小校友會,以及許多太平國小校友將共同發起天橋喝咖啡活動,歡迎加入連署及關注相關活動。

加入連署:https://forms.gle/jLjooM7ZRKM5T98GA

關注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oveTaipingTown

*部分照片由藍世昌提供


關聯文章:
【島內散步專欄|島內人說說】生活在大稻埕
【合作案例】KKday|大稻埕、臺北城一日Team Building
【DEI 企業方案】性別議題 - 大稻埕職業婦女群像

關聯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