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從壽桃到佛手:全年陪伴的好滋味  十字軒餅舖

十字軒就像是一部糕餅的百科全書,一年四季提供品項高達上百種。

離台北霞海城隍廟不遠的延平北路上,有間在地飄香近百年的傳統老餅店——十字軒。從玻璃櫥窗往內望,各式各樣的糕餅,甜鹹交錯,琳瑯滿目,讓人忍不住走進店裡選購。

在傳統糕餅漸漸式微的年代,十字軒就像是一部百科全書,提醒著我們一年到頭的重要節令——從喜慶到祭典,從春節到普度,糕餅的香氣與口感,溫柔串起台灣人的日常與節奏。

起家於西點麵包,順應風土製作漢餅

十字軒的故事,要從第一代創辦人邱炳星說起。年輕時,他在日本人經營的「富福堂」麵包店當學徒,學習西點烘焙的技術。1930年,他與友人合資創辦「玉山堂」,幾年後才獨立開設「十字軒」;隨著時光飛逝,目前傳承到第三代。

早期的十字軒以西點麵包為主,但隨著地方需求與民俗習慣,開始製作結婚使用的漢式大餅和中秋月餅。從那時起,十字軒按照台灣人的生活節奏,隨著歲時節令提供產品,讓糕餅不只是食物,更是生活裡不可缺少的文化符號。

十字軒製作的糕餅,幾乎涵蓋傳統社會人生各階段的禮俗,比如說現在還有人訂製嬰兒出生滿月要準備的紅圓、收涎時使用的鹹光餅、結婚喜餅、祝壽的壽桃,另外還有使用在白事上,頭七用來祭拜亡者的男山女山等等。

這些傳統糕點在儀式從簡的現代漸漸被遺忘,白事的糕點快要面臨消失,但在過去台灣人的人生禮儀扮演要角。十字軒藉由鹹甜的好滋味,見證了無數家庭的重要時刻,陪伴大家走過一輩子。

普度法會上常見的糕餅,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序是,佛手、必桃、佛圓、摩訶。(照片引用十字軒臉書)

農曆七月普度期間限定:佛手、佛圓、摩訶、必桃

每年農曆七月,是十字軒最忙碌的時節之一。由於各地宮廟都會有普度的需求,因此會有來自全台各地的訂單,這段期間會製作平常來店裡看不到的限定糕餅。

比如說,普度法會上常見的「佛手」,外型是佛手印的脆餅,象徵接引好兄弟前往西方極樂世界;「佛圓」也叫「包仔」裡面包著白豆沙,代表圓滿。「摩訶」外形像蓮座,吃起來有點像叉燒包的麵皮,象徵普渡眾生;「必桃」則取台語「裂桃」之意,一說象徵地獄之門被打開,孤魂都能脫離地獄門早日投胎;另外也有一說和祭祀神明的壽桃做區隔,裂開的桃子象徵陰陽殊途、各有歸處。這四項可說傳統的是普度四寶。另外,十字軒也製作台北老城區在農曆七月才會看到的圓形糕餅糕仔潤,有甜鹹兩種口味。

這些糕餅都貴在需要手工製作,有時候訂單一來就是幾百個,都需要提早準備。在不同地區順應在地文化,在材料、製作、使用上可能有些微差異,正是台灣文化多元的展現。每一款糕餅不只是食物,更是一種祝福心意的呈現,也是文化的延續。

從壽桃到壽麵塔,十字軒承製神明聖誕的各類訂單。

一年四季陪伴我們度過歲時慶典與神明祝壽

除了農曆七月,十字軒從年頭忙到年尾,幾乎沒有淡季。第三代小老闆邱易為說,農曆年前後年貨及春節禮盒是大宗。在忙完元宵、土地公聖誕前後,緊接著要迎來一連串神明聖誕的訂單需求。

舉凡廟方、信眾訂購祝壽、還願的壽麵塔,鳳片龜、沙其馬龜,運用花生粉加麥芽去塑型的花生豬、花生牛,還有台北霞海城隍遶境時會吃到的鹹光餅,都是不可或缺的供品。其中最受歡迎的主力商品,莫過於壽桃。

壽桃是十字軒糕餅舖的招牌商品之一。(照片引用十字軒臉書)

十字軒的壽桃,選用蛋白質含量高的粉心麵粉,加上老麵發酵,做出來的麵皮口感細緻,內餡有紅豆與白豆兩種選擇,甜而不膩。饕客平日就會買來蒸熱,當作早餐或下午茶點心享用。而在神明聖誕大日子,一日訂單高達成千上萬顆,不只在地的信眾,也有許多來自全台各地的大廟的訂單,應接不暇。

農曆五、六月稍作歇息後,時序來到農曆七月,又要忙於製作普度法會使用的糕餅;之後馬不停蹄加入中秋月餅的戰局,年末將至又準備農曆年節的商品,周而復始年復一年。

第三代小老闆邱易為。

小老闆接棒之路,在傳統的溫度與現實成本之間取得平衡

第三代小老闆邱易生於糕餅世家,但小時候專注於學業,只在中秋與過年繁忙期間到店裡幫忙。求學期間主要專攻音樂,過去沒想過繼承餅舖。畢業後,家人擔心他靠音樂生活會很辛苦,同時面臨家業無人繼承的情況下,不排斥餐飲業的他,決定回到店裡幫忙。

談到經營的挑戰,邱易為直言最大的困難,就是物價上漲和人力不足。近10年油價物價翻倍飛騰,但十字軒仍使用優質奶油,維持最佳的口感,帶給客人最好的品質。同時,傳統糕餅業面臨人力缺乏的課題,就算開了高薪也請不到學徒。就算在這樣的情況下,也盡可能維持手工製作,努力在機器與人力之間取得最佳的平衡。


至於口味的改良上,十字軒也曾嘗試製作年輕人喜愛的巧克力、抹茶口味的高級西點,但最後發現真正受歡迎的,還是那些充滿蔥花、肉鬆,帶有在地生活感的糕點。這讓他更確信,最「接地氣」的古早味,以及背後的文化,才是十字軒的核心價值。

傳統糕餅產業面臨重重挑戰,邱易為表示還有許多可以努力的空間。未來希望能多設據點,讓更多人方便購買。也希望能活用歷史建築的空間,藉由複合式茶館的經營,讓遊客除了來買伴手禮,也能在大稻埕坐下來,品嚐感受台灣傳統的糕餅文化。

來大稻埕遊玩時不妨順路來十字軒品嚐在地好味道。

每年中元普度只拜零食、泡麵了無新意嗎?今年農曆七月,想要購買中元節供品,或想品嚐期間限定古早味的朋友們,不妨來十字軒走走看看,感受職人手做的溫度。錯過就要再等一年!

Tags:
關聯文章:
《 鬼月職人忙什麼? 》島內閱曆25.09
【活動回顧】民俗現場|好兄弟的趴踢邀請函:鷄籠中元祭放水燈
一紙一竹打造出最誠摯的祝福:走進農曆七月的糊紙職人世界
度化眾生,穿梭於人神鬼界的溝通使者:解析道長的日常
《 新浪潮第一排,進步大稻埕 》島內閱曆25.08

關聯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