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你看到了嗎?鬼月,不只是鬼月:台灣中元普度特有的人情味

每年夏天中元普度準備的供品,其實蘊藏著台灣人對「好兄弟」的悲憫與心意。

在台灣,農曆七月是民間俗稱的「鬼月」,相傳在這個特殊的月份,「好兄弟」會從陰間地府回到陽間「放暑假」,享受人間的香火。

小時候,我們被長輩嚴厲地交代,要遵守鬼月禁忌:深夜不要吹口哨會被好兄弟纏上;晚上不要晾衣服,好兄弟會來穿你的衣服。不要去山邊或海邊,會被抓交替。就算詢問長輩「做這些禁忌真的會遇到好兄弟嗎?」,長輩通常只會丟下一句「囡仔人有耳無喙」,叫小孩別問太多。於是,鬼月在兒時回憶裡,伴隨著媒體和靈異節目的渲染,總帶有一層陰森可怕的濾鏡。

長大後,我們生活在都市快節奏裡,凡事科學求證,網路無遠弗屆,遇到問題先問 Google問 AI,對鬼月禁忌,大家抱持半信半疑。隨著從網路影音平台放送各大賣場的促銷廣告,陰森的鬼月,也漸漸變成溫馨的「感恩月」、「慈悲月」。於是,在人與人連結淡泊的現代,每年準備泡麵、零食祭拜好兄弟,反而成了夏季獨特的儀式感。

為了超渡因漳泉械鬥過往的先民,各字姓宗親會輪流主辦普度的鷄籠中元祭,記錄著北台灣的開拓史。 photo credit:史筱薇

深植在民俗裡的土地記憶

民俗,其實就是生活的累積。它記錄了不同時代人們的價值觀,也保存了土地上發生的故事。許多鬼月禁忌,從先民篳路藍縷的時代,透過口說相傳到現代,或許早已說不清楚來由,但背後反映的,都是人們對於死後未知世界崇畏與情感投射,以及一種富有「同理」的人情味。

早期來台的漢人,常因族群械鬥、瘟疫或天災而客死異鄉。這些沒有後人祭祀的亡魂被視為孤魂野鬼,讓人們感到不安。於是,居民們透過普度儀式安撫這些「好兄弟」、「老大公」,希望能讓祂們早日往生極樂。換個角度來看,中元普度其實是台灣最早版本的「社會關懷」,藉由信仰表達對於有情眾生的悲憫。

農曆七月,各地都有充滿地方民俗特色的大型祭典,你參加過幾個?

不只是拜拜,也是地方開拓的文化縮影

台灣的中元普度,融合了道教中元節,與佛教盂蘭盆節的概念,有祭拜祖先與超渡亡魂的習俗。各地的中元祭典,雖然有族群、與地方文化的差異,但核心精神都是慎終追遠、祭祀孤魂,展現扶弱濟貧的心意。各地形成深具地方民俗特色,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慶典:

「血緣代替地緣」以緬懷漳泉械鬥罹難先民,基隆「鷄籠中元祭」
請城隍爺出巡安撫孤魂、祈求地方平安,新竹「竹塹中元隍祭」
反映北臺灣客家義民歷史文化,新竹「新埔褒忠義民節祭典」
看見雲林的開發史與族群、普度規模壯大而名聞遐邇,雲林「虎尾中元祭」
因大型紙糊大士爺廣為人知,嘉義「民雄大士爺祭典」
鬼門關前最後的盛典,宜蘭「頭城搶孤」

等等。這些祭典,它承載著先民的恐懼、憐憫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文化的發展,也讓中元普度成為台灣漢人社會裡最熱鬧的歲時慶典之一。

而在彰化鹿港、嘉義、台南府城、澎湖等舊城區,至今還保存著「輪普」的習俗——從農曆七月初一到鬼門關,每天都有不同廟宇、角頭輪流舉辦普度,讓好兄弟一路吃好吃滿,大快朵頤一個月。鹿港甚至還流傳著「普度歌」,從歌謠中一窺鹿港老地名,也能看見過去分區普度的盛況。

台北霞海城隍廟的慶讚中元普度法會。 photo credit:史筱薇

萬華華西街夜市慶讚中元普度法會,綿延不絕的供品十分壯觀。 photo credit:史筱薇

開一場賓主盡歡的「派對」,有一群職人在幕後默默付出

除了代表性的大型祭典,整個農曆七月,全台從北到南,每天都在舉行大小規模不一的普度盛會。有些由地方角頭宮廟主辦,也有由鄰里社區、傳統市場、夜市、商店街等單位自行揪團主辦,普度的儀式流程,其實就像凡間開派對。

普度前,我們會豎燈篙、放水燈,向好兄弟遞出邀請函。普度當天,居民準備豐盛的供品、佳餚,請道長或法師主持誦經說法,超渡眾生。根據地方民情,也聘請歌仔戲、布袋戲、鋼管辣妹等餘興節目炒熱氣氛,會場可說是人神鬼共歡嗨到最高點。當時間到了,也會藉由彼此共通的暗示與默契,溫柔提醒是時候曲終人散了。

為了讓參與派對的客人們都能「賓主盡歡」,早在鬼門開前一個月,就有許多產業及厲害的職人們,默默地堅守岡位上各司其職,用他們的專業,為有情眾生們,致上最誠摯的祝福。這次我們拜訪辛苦的職人們,帶大家開箱造就普度盛會的幕後花絮。

打造象徵邀請函的水燈,在普度會場坐鎮的神明「山神」、「土地」、「大士爺」,讓好兄弟暫時居住的「寒林院」、「同歸所」,沒有糊紙職人的日以繼夜,派對絕對開不成!

一場圓滿的派對不能沒有主持人!向地官大帝進行祝壽,請求祂赦罪,再召請孤魂前來聽經聞法。化作太乙救苦天尊講道,將食物變作千千萬萬,向孤魂進行普施。派對核心儀式的進行就靠道長了!

藉由糕餅祝福好兄弟早日脫離苦海,也讓信眾吃了保平安── 快來看看糕餅師傅製作人跟鬼都超愛的普度四寶,共有哪四寶?

另外,台灣傳統文化視死亡為忌諱,舉凡和死亡相關的產業與話題,都被貼上禁忌的標籤。對於死亡的未知,讓我們總是帶有好奇,與更多的恐懼。這回,我們特地邀請一位身份十分特別的「職人」,就讓我們暫時放下民俗禁忌,一起打破生死,聊聊那些長輩們不知如何開口的話題!

關聯文章:
一紙一竹打造出最誠摯的祝福:走進農曆七月的糊紙職人世界
《 鬼月職人忙什麼? 》島內閱曆25.09
度化眾生,穿梭於人神鬼界的溝通使者:解析道長的日常
從壽桃到佛手:全年陪伴的好滋味  十字軒餅舖
修復亡者,也修復家屬的心——遺體美容修復師

關聯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