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2.png

 

螢幕快照 2019-09-06 下午1.59.11.png

聯合國2015年9月正式發表「2030永續發展議程(20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genda)」,研議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SDGs自此成為全球各式社群的參考準繩,依此提出解決方案並評量成果。其中目標12.b.即為「制定及實施政策,以監測永續發展對創造就業,促進地方文化與產品的永續觀光。」

永續旅行準則四大面向
依國際永續旅遊組織龍頭「全球永續旅行委員會」(Global Sustainable Tourism Council,簡稱GSTC)的架構,不論是旅行目的地或旅行產業,永續旅行準則的架構分為四個大面向:

  1. 永續管理(Sustainable Management):旅行目的地的永續經營管理。
  2. 社會與經濟利益(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在地社區的經濟利益最大化與負面影響最小化。
  3. 文化遺產(Cultural Heritage):社區特色保護、遊客體驗、文化傳承效益最大化與負面影響最小化。
  4. 環境(Environment):環境效益最大化與負面影響最小化。

永續管理指旅行中的各個面向皆能考量永續性,並建立管理體系保持追蹤、改善;社會與經濟利益指旅遊需支持當地社區發展,和促進在地經濟利益,並盡可能減少對社區的負面影響;文化遺產指在旅行中管理與推廣遊人保護地方文化遺產及文化遺產的呈現;環境指在旅行中節約資源、減少汙染並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和景觀多樣性。

島內散步 永續旅行-01_0.png
島內散步與永續旅行
2019年,台北城市散步更名品牌為「島內散步」,從台北地區的文史、文化與民俗導覽,進一步拓展業務範圍與社會責任,以「永續旅行」經營理念和目標,朝向台灣永續旅行第一品牌的方向,對應到SDGs與GSTC之架構,我們規劃出四個面向:

  1. 遊程永續經營:透過與台灣各地方團隊合作、交流,結合島內散步過往經驗,培力地方團隊建立深度文化、生態體驗的輕旅行路線,提供高品質且能永續經營的服務,
  2. 地方共創:依照地方團隊的專業、特色,共同策劃及執行各類遊程、小旅行,呈現地方人文、生態與環境特色,深化在地遊程外,也建立地方知識脈絡與觀光旅行經濟,對市場加以傳播。
  3. 文化知識傳遞:和地方團隊共同盤點地方知識與歷史文化內涵,及如何用調整遊程帶領、加入體驗活動與參與者溝通,深化以文化為主題之地方知識建構與傳。
  4. 環境教育:於遊程中加入環境永續的議題,讓旅程達到遊人、在地社區、環境共好。

各國政府近十年來有鑒於觀光產業、遊客過多造成的文化與環境破壞,均積極思考永續旅行的發展目標,制定政策鼓勵永續旅行產業,更有地方政府制定嚴格法規對於破壞環境與文化的遊客進行罰責。而永續旅行及相關準則,也是回應聯合國SDGs的一部分,除了上述各點,更積極也包括解決貧窮、性別平等、包括氣候變化在內的環境永續發展等跨領域的問題。

在這樣的世界潮流下,台灣政府近年來也積極深化本島之相關觀光產業、遊程設計與地方社區發展。而隨著國人旅行風氣盛行與資訊傳遞便利,更多台灣旅人、遊客也從過往觀光團的模式,發展為自助旅行、背包旅行的模式,更強調個人深度體驗、走入地方、深化與在地的連結。而下一階段的潮流與方向,也將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從深度再到永續,旅行除了讓遊客旅人有高品質、優質的服務感受,更對在地社區、在地環境、在地文化有所尊重與保護,達成旅行共好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