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時好室 – 島內散步 https://walkin.tw WALK in TAIWAN Mon, 06 Jan 2025 10:15:42 +0000 zh-TW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4.5 https://walkinwps3.s3.ap-northeast-3.amazonaws.com/wp-content/uploads/2024/11/07175536/cropped-WALK-in-TAIWAN_Logo_icon-32x32.png 環時好室 – 島內散步 https://walkin.tw 32 32 嘉義二通圈體驗回饋|把旅行回憶捏進陶土小房裏 https://walkin.tw/blog-1635/ Thu, 02 Jan 2025 09:32:08 +0000 https://walkin.tw/?p=48868 Read More »嘉義二通圈體驗回饋|把旅行回憶捏進陶土小房裏]]> 這次放大二通圈活動中,最期待的就是陶土手作小旅行!行程第一小時,先跟著導覽老師逛二通,沿途欣賞街頭的建築美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好像用放大鏡觀察嘉義二通街上的建築,從日治時期的老木屋與融合西洋元素的建築特色、民國初期的街屋,窗花等元素,沿路收集了許多街頭元素,再回到環時好室,實際把捏成討土小房。在拾土專業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學到了許多陶藝捏製技巧,對於零經驗我的我來說既實用又容易上手。雖然過程中一度塑型不成,所幸老師即時救援及耐心指導,讓我順利完成了小房!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手作小旅行的行程脈絡很流暢,從導覽到實際手作,都能感受到主辦單位的用心!當天課程氣氛也十分輕鬆,能夠親手完成一件作品並帶回家,很開心有趣! 此外,藉由陶土手作小旅行,我對傳統工藝有了更深的理解,也進一步認識了嘉義的文化特色。

Source

]]>
嘉義二通圈體驗回饋|令人津津有味的導覽 https://walkin.tw/blog-1634/ Thu, 02 Jan 2025 09:27:16 +0000 https://walkin.tw/?p=48866 Read More »嘉義二通圈體驗回饋|令人津津有味的導覽]]> 作為嘉義縣新港人,我雖經常來嘉義市,但對其歷史建築的認識有限。第一次參加島內散步的城市小旅行,透過導覽員的介紹,了解到許多平時未曾留意的細節與鮮為人知的故事,例如某些古建築背後的文化背景及社會脈絡。 在當地導覽老師的解說與帶領下,走進二通的大小巷弄,彷彿身歷其境從日治時代走到千禧年。儘管行程是在室外進行,豔陽高照之下,透過導覽員的講解,也發現了許多嘉義人對付熱情陽光的妙招。很感謝導覽員生動幽默的口條,搭配圖片輔助說明,輕鬆地引導我們找尋在地的街頭彩蛋,甚至還看見了店家裡面的「尿尿小童」,讓文化景點的歷史與背景更加立體,令人聽得津津有味,也感覺和滋養自己成長的城市距離更貼近了。 感謝這次的小旅行以及熱情、幽默的導覽員,沿著二通老街步行,感受到導覽老師對家鄉的熱愛,也讓我們同行的夥伴更加投入,也讓我重新審視嘉義的文化之美,期望未來能再參與更多不同主題的導覽活動。

Source

]]>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二通生活圈的神秘「地下室」 https://walkin.tw/blog-1629/ Wed, 27 Nov 2024 03:37:25 +0000 https://walkin.tw/?p=47765 Read More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二通生活圈的神秘「地下室」]]> 文字編輯/憂傷地生活工作室 走訪許多在地店鋪,發現在這些看似平凡的住商空間的某個角落裡,竟然有能夠通往地下的防空洞!會有這樣的設計是源自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當時嘉義街區是空襲的目標,至今許多老建築損毀的痕跡其實都還能看見。然而在經歷了轟炸的痛楚後,嘉義街區一步一步的走出了當時的陰霾,在這個街區建立了非常美好的生活型態,但那些轟炸過的痕跡與防空洞,彷彿也在提醒我們切莫忘記歷史帶來的傷痛。 鄰近周遭的義美西服行、高興紅豆湯現址都還留有防空洞的空間。小小的店鋪內有乾坤,掀開地面的遮蓋後,彷彿能走進另一個小小世界。這是當時的民眾面臨戰爭恐慌,所遺留至今的產物,雖然這些防空洞暫時已經沒有使用的必要,但彷彿也時時在提醒著我們戰爭永遠是殘忍且難以復原的。 執行單位| 島內散步、環時好室 影像拍攝| 忘情水男孩 劉謙 ◍…

Source

]]>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中正路三角窗 https://walkin.tw/blog-1628/ Wed, 27 Nov 2024 03:25:54 +0000 https://walkin.tw/?p=47759 Read More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中正路三角窗]]> 文字編輯/憂傷地生活工作室 三角窗(sann-kak-thang),不是一扇窗戶,在台灣的街景裡頭,指的是相鄰兩條街道轉角的店舖,較顯眼並且交會著兩條道路,是人潮匯流之處。 在舊稱「二通」的嘉義市中正路,能夠從許多三角窗位置的店鋪,一窺舊時代的的痕跡與新時代的樣貌。沿著嘉義車站出站,走入二通街上,彷彿時光交錯一般,充滿洋樓氣息,牆面上高掛著「嘉義藥局」四字的建築,恰巧位在三角窗位置,至今仍可細細品味這棟建築的細節。 接著一路走向民生南路的交叉路口,「太陽パチンコ」斗大的招牌佇立在街上,雖然可以看出招牌已隨時間漸漸斑駁,但作為電子遊藝場所,外觀色彩斑斕與氣派的銀色樑柱,也為二通街區增添了幾分滋味。 緊接著來到忠義街的交叉路口,「高形西服行」透亮的櫥窗,讓人能看見一套套體面的西裝,也是街區過去西服產業繁盛的證據。近年成衣市場興起,

Source

]]>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中央第一商場 https://walkin.tw/blog-1627/ Wed, 27 Nov 2024 03:07:04 +0000 https://walkin.tw/?p=47752 Read More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中央第一商場]]> 文字編輯/憂傷地生活工作室 談及圓環,嘉義人或外地觀光客心中也許會浮現位於中山路的中央噴水圓環,然而其實步行距離不到三分鐘,另有一處小小靜謐的圓環——中央第一商場。 中央第一商場構造特殊,連通中山路、中正路、國華街、文化路四條街道,並且是兩條同心圓的馬路所組成,不過由於道路不寬,大多是行人與機車會從此處經過。中心小廣場的座椅是民眾日常途經、小憩的地方,環狀的外部道路是相對人跡罕至的所在。由於兩側被住宅圍住、天際線也被居民的雨棚遮住,比起中心的廣場,較為陰暗,大多是居民通行為主。 關於中央第一商場,剩下了許多「聽說」以及「回憶」,過往曾經是繁榮一時的商場,沒有留下特別多的記載,只有許多口耳相傳的兒時記憶以及所剩無幾的老店舖,滿含歲月痕跡的樣貌。如今的中央第一商場,似乎成了過客們經過的地方。隨著時代變遷,臨近的消費中心轉移到了文化路夜市商圈,

Source

]]>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廟宇是連結常民生活的學堂 https://walkin.tw/blog-1624/ Fri, 15 Nov 2024 03:10:56 +0000 https://walkin.tw/?p=47134 Read More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廟宇是連結常民生活的學堂]]> 採訪/戴綺芸 編輯/憂傷地生活工作室 廟宇是「台灣印象」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不僅標誌了聚落及信仰中心,建築美學更處處是學問。來到慈濟宮,牆上有五彩壁畫,栩栩如生的木雕、石像佇立在樑柱和門前,大門上莊嚴地漆著門神的彩繪; 牆面上有些故事談著忠孝節義、禮義廉恥,有些藏著祝福,祈求風調雨順、加官晉祿。細細「閱讀」這間廟宇,像上完一堂廟宇建築的倫理課。 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廟宇之事無不是集合眾人力量共同完成的「廟宇熱鬧事」,更從中是培養鄰里、信眾間的團隊合作和人際關係網。參與廟宇大小事,酬神、請神、慶賀、祭儀,作伙鬥鬧熱(tàu-lāu-jia̍t,湊熱鬧),就像校園裡多采多姿的社團活動。慈濟宮現任主委洪潮文提到:「慈濟宮有三多,『做戲多,神明會多,陣頭多』」可見平時熱鬧非凡的盛況。

Source

]]>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與時代共同變幻的慈濟宮 https://walkin.tw/blog-1623-2/ Fri, 15 Nov 2024 02:09:22 +0000 https://walkin.tw/?p=47126 Read More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與時代共同變幻的慈濟宮]]> 採訪/戴綺芸 編輯/憂傷地生活工作室 在台灣,一家老小到廟宇參拜是許多人共有的記憶,我們的生活與信仰緊密連結著。而位在嘉義市北杏里的慈濟宮,便是西區居民重要的信仰中心。 彎進國華街巷弄,就能看見建於1843年的慈濟宮。它的前身是間名為「天地河宮」的私人祭壇,祭祀著由南鯤鯓代天府迎來的五府千歲。清領時期,這座小小的廟宇尚未擴建,一大片廟埕除了用來練兵外,也是行刑斬首的場域。挺過1964白河大地震,廟宇在民國54年重新整建,後又經歷都市更新、天災,兜兜轉轉成為了現在的模樣,轄管著嘉義縣城外七境。 鄰近舊稱「大通」、「二通」的中山路和中正路,慈濟宮在日治時期棋盤式的道路規劃之下,被包進巷弄裡。原本位在馬路上的大廟,成了巷弄裡的廟宇。「大通」、「二通」作為重要的商業道路,更連帶改變了廟宇原先的樣態,周邊由住宅區轉為商業區。就這樣,居民搬遷、

Source

]]>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神明的御前侍衛 如意振裕堂八家將 https://walkin.tw/blog-1622/ Tue, 12 Nov 2024 02:20:07 +0000 https://walkin.tw/?p=46866 Read More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神明的御前侍衛 如意振裕堂八家將]]> 採訪/戴綺芸 編輯/憂傷地生活工作室 家將自臺南白龍庵發跡後,在嘉義蓬勃發展,分為「八家將」、「什家將」兩套家將系統。鼎盛時期的嘉義同時有上百間家將堂,這座城市也因此被稱為「家將窟」。這之中每個「堂」擁有一套自己的美學系統,例如跳腳步的勁道、形式、家將臉譜的線條、神差人員「開臉」後所散發的將格,都各有其獨到之處。 隸屬於八家將系統的「嘉邑七境外教場慈濟宮駕前如意振裕堂」誕生於西元1918年。如意振裕堂的現任家將導師陳盈璋及資深成員陳永隆提到,當時嘉義的家將堂多以另一門派什家將為主,晚期才逐漸出現八家將堂,這兩位國小同學共同的休閒娛樂便是在嘉義的街頭巷尾「看熱鬧」,而振裕堂肅穆、莊嚴、柔中帶剛的氣息,便深深抓住了兩位少年的心。 國中時正式進入如意振裕堂後,陳盈璋和陳永隆便體會到每日的練習不只是體力、耐力的訓練,更著重「練心」。

Source

]]>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諸羅城的嘉年華:城隍夜巡 https://walkin.tw/blog-1621/ Thu, 24 Oct 2024 10:15:17 +0000 https://walkin.tw/?p=45816 Read More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諸羅城的嘉年華:城隍夜巡]]> 文字編輯/憂傷地生活工作室 諸羅城四處飄散的焚香氣息,隨著鬼門關逐漸緩和下來。俗稱鬼月的農曆七月,眾民透過宗教祭儀以及各式民俗活動,祈求內心的安定與寄託,可以說是神靈、鬼怪與陽世的人建立起重要連結的月份。然而在嘉義市,鬼門關結束後還有一相當重要的民俗活動。 作為在地信仰中心的嘉邑城隍廟,在農曆八月一號鬼門關後的一日,循古禮辦理「城隍夜巡」,旨在將流連陽世「逾假未歸」的好兄弟引導回到陰間,並將沿街區路口各處除煞。隊伍會在當天下午沿古諸羅城轄下範圍展開遊街行程。而城隍夜巡的文化,發展至近年除了必定能看到的家將陣頭文化,更融入了許多現代創新元素,讓乍聽之下略顯嚴肅的民俗活動,實際看來宛如一場盛大的嘉年華遊行。 近年的夜巡活動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神鬼扮相,而其中最具夜巡文化意義的莫過於捕快、囚車、劊子手、大小鬼這些角色。

Source

]]>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信仰的融合與多元:嘉義城隍廟超度拔薦佛道大法會 https://walkin.tw/blog-1620/ Thu, 24 Oct 2024 10:04:16 +0000 https://walkin.tw/?p=45805 Read More »新鮮採集的嘉義二通圈故事|信仰的融合與多元:嘉義城隍廟超度拔薦佛道大法會]]> 文字編輯/憂傷地生活工作室 中元時節若走進嘉義城隍廟,可見桌上目不暇給的供品,升騰的焚香縈繞在整個廟宇間。伴隨著經文的朗誦聲,可以看見許多虔誠信眾面容或嚴肅、或釋然,對著往生者、歷代組先、冤親債主的靈位默念祝禱,以誠心詢問心中之所惑,並以擲筊作為溝通的方式。 自農曆七月十三日開始至七月十五日止,在嘉義城隍廟會一連三天舉行「超渡拔薦佛道大法會」。嘉義城隍廟雖為奉祀嘉義縣城隍綏靖侯的道教廟宇,但在這三天的法會場內可同時看見到身穿道袍的道士,以及身披袈裟的佛教僧侶,每日依時辰皆有不同科儀同時進行,是佛、道兩教文化融合與多元的展現。 農曆七月十五是道教與佛教共同的重要節日,道教一般稱「地官赦罪日」,原為祭祀地官並以超度亡靈餓鬼為目的;而佛教稱「盂蘭盆節」,則充滿迴向逝世之先祖、超度供養父母的孝親意味。而目前一般民眾所認知且經歷的中元普渡,

Sour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