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指南|台北老屋圖鑑.齊東街收納的城市記憶

華山文創園區對面,有一條斜斜的小路隱身在辦公大樓背後,它劃破了方正的棋盤街道,卻保留了清領時期,人們往來「台北城東門」和「松山錫口」的古道。這條短短的小路叫做「齊東街」。

從日治時期以來,齊東街就林立著各級官員的居所,一棟棟都是格局優雅的日式木造建築。當現代化發展來臨,一幢幢大樓在附近拔地而起,日漸斑駁的老屋們也逐漸面臨拆除的命運。然而,這裡有一位名為褚陳寶貴的家庭主婦,不忍老屋老樹消失,於是自學社區規劃、起身爭取,才讓齊東街全區都被指定為歷史建築,不只保留了一整條街的日式木造建築,也留住了屬於這個街區的記憶。

從新生南路一路走來,我們能看到台北街頭最普及的「步登公寓」與新建社區共存的古蹟、以及曾被細心經營的餐廳。不同的建築,起於不同的年代,也因為住在其中的,不同的人,而有了不同的面貌。

 將帶領你一路探訪 
🏠 看見由居民自發的老屋保存活動
🛠 了解齊東街木造建築的修復及活化
🏙 從街區巷弄的建築,看見臺北建築地景的發展

 行程路線 
捷運忠孝新生站→臨沂街六巷→馥園餐廳(不入內)→ 齊東詩舍→台北琴道館→齊東街


 臨沂街巷弄收納的台北記憶 



步登公寓、豪華餐廳、建築師的名作,乃至於更新中的社區,都能在這條短短的巷弄中看見,我們走過這些不同時代、不同功能甚至不同階級的建築,彷彿也走過了台北市區從七〇年代以來,蓬勃發展的都市化進程。

 高架橋旁、高樓背後,那條劃破棋盤的古道 

​​

以老樹為座標的這條小巷子,曾是先民們往來台北市東門和松山錫口的必經之路。後來日治時期的總督府和學校官員,以及國民政府的官員都曾居住在這裡的日式木造建築內。再後來,道路成了棋盤,街區成了市中心,原本的古道、老樹和木造建築,在都市急速「新陳代謝」的發展中,面臨被剷平的命運。

但這裡有一位家庭主婦不同意,還為此成為了少數非專業背景的社區規劃師,她還找來建築師等專業團隊,齊東街日式建築不只恢復了舊日的風華,還被賦予了新的生命。

 撫琴吟詩,深入生活的文化資產 

2004年在齊東文史工作室與居民努力之下,台北市文化局將此區木造日式房舍指定為古蹟、歷史建築。齊東街53巷11號指定為古蹟,現為台北琴道館,對面12號則由台北書畫院經營。相鄰不遠的濟南路25、27號則是去年才完成整修開幕的齊東詩舍,由台灣文學館經營。

這些熬過時光、雨水,以及前幾年老屋莫名的「自燃現象」,終於華麗轉身,找到了老房子在現代生活中的新生命。主理齊東街修復的孫老師曾說過:「台北很漂亮,我想讓更多人認識她,了解她,並在這裡住下來。」這兩條收藏了不同族群居住記憶的巷弄,讓我們看到了建築形式以外,居民對街區的愛。

✨ 攻略完整【文化指南在路上
➭ 時空旅者,揭秘消失的臺北城
➭ 島內磨石計畫:磨石杯墊體驗工作坊
➭ 在台北東區「溯溪」?探索被埋藏的小河
➭ 萬華環南市場「首都生鮮轉運站」的日常滋味
✨【大稻埕共享空間】島內散步1F多元空間開放場地租借.ᐟ.ᐟ
✨【客製永續旅行】歡迎 ESG 客製預約|員工旅遊、Team Building、DEI 企業方案、CSR 志工服務

主辦單位|島內散步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 品保:北2500 / 註冊號:甲0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