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旅遊|遶市場、巡水圳,追溯竹東源頭之旅

#竹東圳 #菜市場 #客家傳統飲食 #vintage復古照

- SDGs指標 -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SDG 11 永續城鄉

- 行程亮點 - 
1. 水圳漫步,看見一個城市發展的源頭
:飽飯後,漫步於竹東圳旁的小徑,看著灌溉著餵養竹東人的稻田與供應護國神山台積電的用水,且利用水圳的位差來發電,同屬新北市烏來山區的桂山水力發電廠軟橋分廠至今仍在運轉,百年持續的支持供應附近地區的電力需求,看見基礎建設的原貌並認識其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2. 在地人帶路,與傳統市場老攤商話當年:走進傳統市場,與老攤販對話,認識平常沒有機會接觸到的一級、二級產業工作者的生活與客家飲食文化,透過在地人的描述,體會一個城鎮的興衰與發展。(SDG 11 永續城鄉)

行程路線:
09:30 - 10:00 
新竹高鐵站 → 竹東
10:00 - 11:30  竹東中央市場巡禮(含市場美食試吃)
11:30 - 12:00  復古相館棚拍體驗
12:00 - 13:00  享用客家老餐館招牌菜
14:00 - 15:30  攔河堰與竹東圳
15:30 - 16:00  軟橋千人彩繪屋
16:00 - 16:40  軟橋社區 → 新竹高鐵站

將帶領你一路探訪:
👛 竹東在地人遶菜市場的私房地圖 
📷 一甲子老照相館攝影棚拍攝專屬復古照片
🌊 種田也種晶片的竹東圳
🎨 軟橋彩繪村的手繪牆

 

如何理解一座小鎮的身世?從市場、從流域、從餐桌、從稻田。

行程走訪竹東這座以豐沛工礦資源與客家美食聞名的小鎮,和在地人一起走進竹東菜市場,親身拍攝復古老照片;再溯游而上,一探百年竹東水圳源頭。

竹東位處頭前溪中、上游內陸,南北狹長,東南側為高山與丘陵構成的山麓地形,往西北緩降為沖積平原。整座小鎮的興起與充足的林工礦資源息息相關,從日本時代即開始的林業、石油、天然氣、水泥開採,搭配鐵道運輸帶來的繁盛讓小鎮在五零年代與豐原、中壢並稱台灣三大鎮;豐沛的玻璃砂礦也從早年的玻璃工廠轉身,間接開啟了現時台灣最重要的半導體晶片產業。


  在地人帶你逛全台最大客家市場  

藉帶路人之眼,我們重現小鎮璀璨年代的生活軌跡。從市場這座「活的博物館」開始,看時代造成的產業變化與竹東人日常餐桌樣貌,與老攤商話當年。

位在新竹竹東的中央市場已經有近一甲子的歷史,它陪伴無數家庭的餐桌日常,也孕育出別具特色的客家飲食文化:素食炸菜、紅糟雞肉、梅乾菜⋯⋯。中央市場佔地極廣:以竹東天主堂為起點,走出室內區域,更有各式各樣的攤商集中在東林路,與大同路之間的仁愛路上。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客家阿婆席地擺菜攤,用親民價格出售自家栽種的新鮮蔬果。


  復古相館,帶你走入回憶裡  

喧鬧的竹東中央市場裡,有一間超過60歲的老相館,自民國47年營業至今,它是華光照相館。 第二代子承父業,保留了上一代的復古攝影棚,許多知名影劇都來此取景,包括《下一站幸福》、《 一把青 a Touch of Green》。

除了影視作品的場景,許多人對傳統照相館的印象,多半停留在求學階段的畢業證件照,而這些照片,也通常會出現在我們的學生證、健保卡、身分證。然而,時代進步的太快,想拍張全家福、紀念照,不用特別跑到照相館,數位相機、智慧型手機已經可以滿足新一代人拍照的需求。

但上照相館這件事,對於上一輩而言,應當是慎重又別具意義的。或許有機會帶著爸媽一起去照相館拍照留念、重溫年輕時光,也能製造特別的回憶。或找出家中塵封的老相冊,拾回那些你與家人久未拆封的連結。


*行程每人附贈復古老照片一張

中午在竹東本地人才知道的老餐館,隱身在商華市場裡,唯一存活至今的餐館,享用阿婆烹調的客家料理,也可以聽聽老闆娘分享昔日商華市場的繁華景象。


  種田也種晶片的竹東圳  

吃飽喝足後,我們沿南清公路移動到「軟橋社區」探訪竹東圳水源。人類文明的發展與河水流域密不可分,竹東工礦資源雖豐富,但在水圳開鑿以前,水資源匱乏導致開墾先民常受水源不足所苦,只能耕作茶葉、番薯等耐旱作物。1928年長達21公里圳路、具有13座引水隧道的竹東圳完工後,足以灌溉近800公頃的農業區,大幅提升竹東的農業生產,也補足這座小鎮工礦以外的農業產值。

軟橋里是上坪溪在進入竹東丘陵前的河谷沖積平原,土壤豐沃、氣候溫和,昔日是內山地區的魚米之鄉,如今仍可看到極具魅力的田園風光,一起在悠閒的午後漫步在田園間吧!

接著和帶路人一起走一段圳路,看運轉超過百年水力發電廠至今仍堅守岡位,竹東圳不僅滋養百畝良田,更澆灌半導體產業,是新竹科學園區的重要水源。沿著水圳步道,不僅會走到軟橋社區的村落,稻田邊還擺著早期的稻草人,旁邊是竹東圳開鑿影響深遠的水頭伯公(瓦屋下伯公)。


  社區的職人工藝-彩繪牆  

軟橋雖只有百來戶人家,但潛藏許多工匠,有素人雕刻家、貝殼鑲嵌、木匠、翻模、與興建廟宇的師傅,所以街區上可看到許多有趣的創作作品。相對於有趣新穎的創作和街區彩繪,傳統的客家夥房屋和百年泥磚屋,更凸顯客家聚落。

填寫需求單 

主辦單位|島內散步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 品保:北2500 / 註冊號:甲05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