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走走|竹北走走:水圳青草野餐漫遊

  將帶領你一路探訪:
💧 百年水車、伯公廟等水圳私房景點
🍚 私廚特製客家米食野餐餐盒
🍁 Pantone自然色票採集

 行程路線:

10:00-10:45|集合水汴頭公園(集合出發):水圳用途與源頭介紹
10:45-11:00|十三伯公廟:客家傳統伯公信仰
11:00-11:25|公六公園水車:認識水車的原理
11:25-11:40|新瓦屋:客家聚落特色
11:40-|自由野餐:享用六家米飯餐盒及在地私廚說菜(用餐完可自由解散)


出發吧!從家門口的公園展開一段旅行,練習用旅行的眼光重新看見自己居家周邊的生活環境。

兩百多年前,新竹縣竹北六家地區的居民開鑿水圳引用頭前溪的河水灌溉稻田,並利用溪內的鴨卵石,聯合當地居民建造水圳,這條水圳即是舊名為六張犁圳的東興圳。東興圳使原本荒蕪的六家地區,搖身一變成為綠油油的稻田,以東興圳為骨幹,流經番仔寮水汴頭之後,分流為高圳、低圳、十五朗圳及麻園圳,在六家土地上刻畫出複雜又井然有序的灌溉系統,孕育豐美稻田,全盛時期的農田灌溉面積達300多公頃,讓舊時六家獲得「新竹穀倉」之名,甚至有「六家熟、新竹足」一說。

今時,東興圳下游灌溉功能早已功成身退,但貫穿高鐵區的圳路留下的綠色廊道卻成為這區獨特的地景樣貌。東興圳周邊的居民由舊時的農業人口轉為因科學園區移居就業的科技新住民,雖住在水圳旁卻無管道認識了解東興圳過去的歷史與樣貌,甚為可惜。

學者池永歆曾指出「鄉土是文化群體於共同意識、休戚與共之向心凝結力而構成的;鄉土是一個可直接體驗到的地方,文化群體的各成員在鄉土中,可用視覺、嗅覺、觸覺去感受到『鄉土』的存在。」

透過輕鬆有趣的水圳圳路散步方式,讓鄰近親子家庭一起參與,認識自己新家鄉的周邊環境。

以番仔寮水汴頭為起點,藉由導覽員的引導,重新看見圳路周邊的人文及生態環境變化,以五感體驗方式走過舊時農村的灌溉道路,認識水圳周邊的動植物等生態,以及卵石駁坎、水車、伯公信仰等農村文化地景。

路線中還有水圳常見的野生可食植物自然色票搜集體驗遊戲,希望讓參與的小朋友也能感受植物與環境的重要。

行程終點進入新瓦屋客家文化保留園區,認識全台灣唯一的客家文化保存區,除了呈現台灣不同時期的建築樣式含:泥磚屋、紅磚屋、木造屋、水泥洋房、玻璃節能屋,也能透過導覽解說感受傳統客家聚落的建築人文藝術之美。

最後邀請你打開五感開關,享用六家、芎林地區生產之優質稻米搭配當季食材設計之「六家餐盒」,讓居民了解,今日的六家地區兼容都市與農村生活機能之豐富樣貌,進而願意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腳下的土地環境生出關懷之情,建立更強烈的在地鄉土認同感。


📍行程附贈:新竹走走紀念品-原生植物香料鹽竹北走走風味1款 (四條路線限定香味共4款,歡迎搜集!)


註:若有變動依實際提供成品為主

看更多新竹走走行程 >>
🚂 橫山走走:鐵道與物產風味的舊日時光 🚂
🍵 峨眉走走:茶鄉風土滋味巡禮 🍵
⛰ 五峰走走:登山初體驗,沿百年隘勇線攀登油羅山 ⛰

主辦單位:新竹縣政府 竹縣好好玩
執行單位:島內散步 地食新竹
>>歡迎CSR委託、員工旅行、接待外賓、教育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