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埕好故事】埕市物語 · 遇見鹽埕的新舊交織
日治時期因開鑿高雄港,
原是一片鹽田的鹽埕隨著都市規劃、政商中心設立、大量移民遷入,變成一塊黃金海埔新生地。
戰後因港口的貿易繁盛,船員從世界各地帶回來的舶來品,形成各式百貨零售業,造就了鹽埕一個個的特色商場。
讓我們走進鹽埕重要的歷史產業街巷道,與店家互動、歷史故事中,拼湊出「埕市」的歷史況味,在被掀開屋頂的「鹽埕第一公有市場」內,認識老空間修繕的歷程,品嚐店家的私房美味,一同探索市場新舊交織的魅力。
將帶領你一路探訪 :
🌇 鹽埕盛場:從海埔新生地到高雄第一盛場的歷史榮景
⚓ 產業風雲:港都走向國際的產業發展歷程
🏬 商場巡禮:鹽埕的各個重要商場光景
🪵 市場再造:訴說鹽埕第一公有零售市場的改造歷程
行程路線:
鹽埕埔捷運站2號出口(O2元宇宙體驗館)→七賢路→美軍酒吧街→堀江商場→銀座商場→新樂銀樓街→鹽埕大溝頂→鹽埕第一公有零售市場

高雄第一盛場
盛場是日本定義集中服務業及娛樂業的街區,
因為港口的發展,高雄港成為全台灣第一大港,不僅讓台灣各地的移民蜂擁至此,鹽埕也因此成為高雄最重要的商業區。

而在此工作的苦力以及進出港口的船員,成為主要消費的人口,而當時的七賢三路就是連結「港」、「街」的『國際通』,創造了驚人的消費文化,造就了鹽埕成為高雄第一盛場。

鹽埕的街區是怎麼成形的?產業又是怎麼發展的?我們將帶你一探究竟!
尋覓鹽埕商場與市場的記憶
戰後經歷了38年的戒嚴,使得高雄「港」「市」分離,唯獨船員能帶來特殊的舶來品,而這些獨有的舶來品文化,讓鹽埕成為各地人想來此消費的主因,除了專賣舶來品的「堀江商場」、鹽埕的第一個商場「銀座商場」、沿著河流而蓋的「大溝頂商場」,這幾個商場是怎麼形成的?我們將訴說這些繁華商場的故事。

而了解一個地方的常民滋味,便要從菜市場逛起,從日本時期創立的「示範公有零售市場」開始,鹽埕區共有七座公民營零售市場,市場繁榮交易熱絡;而經由時代巨變,許多市場已消失或是改建,隱身在新式建築物內的攤商,其實是傳承三代的老店,我們想帶你逛逛菜市場,探詢這些超過一甲子的滋味。

鹽埕第一公有零售市場的復甦
鹽埕第一公有零售市場營業七十多年,繁盛時期因鄰近商業區,又因大溝頂商場的整建,使得市場生意興隆,市場攤位一位難求;而後因市中心轉移鹽埕沒落,市場攤位僅剩下數攤營業,沒落而沉寂下來。

經由地方團隊「叄捌地方生活」的參與,推動「青銀共市」計畫,市場開始有年輕攤商於此開始營業,並由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大力推動市場修繕計畫,讓荒廢的老市場恢復日本時代的建築特色,改善通風排水的問題,並積極招募店家進駐。這個七十多年的老市場將成為高雄活化市場的領頭羊!

我們將帶著大家了解市場修繕的歷程,修繕工法及建築美學,並認識市場內的老攤商及新店家,在這新舊交織的空間中,體驗這個市場獨有的魅力。

指導單位|高雄市政府、國家發展委員會
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共同主辦|中華文化總會
執行單位|島內散步、港都認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