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走過路過不錯過!沿竹北最美公路,遇見大眉社區的農村風光!

台一線上一條百年楓香大道,讓大眉坐擁竹北最美公路稱號。百年來,大眉緊鄰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一側是延續日治縱貫線的台一線公路;一側是北往新豐、南來竹北的台灣鐵路,儘管人來人往,卻很少有人慢下腳步、彎進鳳岡路,見識大眉的農村風光。

其實,大眉同屬竹北產米區,擁有豐沛鳳山溪水灌溉,不只是長年供應大新竹的米倉,竹北在日治時期更是進貢日本天皇的稻米產區,至今當地的碾米廠、烘米廠都仍屹立。這回,就跟著大眉里里長張清龍、大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淑芬,沿著竹北最美公路,遇見大眉社區的農村風光!

跟著在地人,看見楓香大道的不平凡!

彎進大眉社區前,台一線竹北段整整一公里,全由楓香樹遮蔭,林林總總約有兩百棵,每年秋冬轉紅、轉黃時分,就讓不少人駐足欣賞。土生土長的張清龍,不只聊起楓香大道的年年盛況,也分享在地人小時候,其實都沿著這條林蔭大道,徒步三公里去上學,有著格外記憶。

不說不知道,其實這條楓香大道,也大有來頭。如大家所知,如今台一線縱貫公路,最初路線多由日本人延續清朝官道為基礎所拓墾,是一條貫穿全島南北的縱貫公路。當中,為彰顯現代化成果,日本人先從西洋引進行道樹思維,再從南洋找到行道樹樹種,在竹塹一帶種植起大葉桉、木麻黃、楓香等行道樹,蔚為風景。光復以後,儘管大多路段都因道路拓寬,樹木早已不復見,竹北段卻仍保存良好,樹齡普遍都超過八十多歲。

對此,張清龍娓娓道來楓香長壽的背後原因。「以前車子少,其實車是走在楓香樹之間的,但後來公路局規劃道路拓寬,本來楓香是要全部剷平,但因為前總統蔣經國覺得可惜,一句話就讓楓香大道保留至今。」珍惜草木之情的先見之明,不只為大眉留下外面沒有的行道樹故事,近年經過生態復育之後,號稱「月神之蛾」的長尾水青蛾甚至也在此現蹤。

走下母親河鳳山溪,一探竹北好米產區!

「年老的快九十了,最年輕的不到四十!」正如各地農村,大眉同樣面對農民高齡化課題,但當中仍有後人願意堅守產業,令人佩服。畢竟大眉位在竹北,過往不只是大新竹地區的糧倉,日治時期竹北更有產出進貢天皇的御用米,一切有賴鳳山溪與頭前溪的灌溉。當中,大眉不只是鳳岡一帶靠近鳳山溪水源頭的村落,把握穩定水源,加上距離海口較遠,土壤較肥沃,因而長年都是鳳岡產米量前段班,有了地利與人和,產量自然掛保證,但說到早年務農的回憶,其實一切不簡單。

「鳳山溪像是一條母親河,灌溉村裡的稻田,小時候都會在裡面玩水、抓魚。但以前堤防沒那麼高,只有差不多一個人身高的土堤,所以只要下大雨、颳颱風,水就會淹過來,而且一旦淹過來,為了等土地恢復地力,那一、兩年就只能轉種花生。」面對昔日天災,如今說來雲淡風輕,或許正是農人後代順應天地的豁達。

坐等三年一科王船祭,見識土地上的燒王船!

「明年會有南天府三年一科的燒王船,是在陸地上燒喔!」燒王船祭典在北部已是少見,不在海口燒而在陸地上燒的,更是稀有!張清龍就分享,目前匠師們都在趕工製作,有機會可以到廟前看看匠師們進度,也邀請旅人屆時一同參與慶典。

除此之外,張清龍也說,「其實社區裡還留有劉銘傳鐵路時代的橋墩遺址,過往鳳山溪畔也還有渡船頭,如果能慢慢找回這些社區的過往,相信也能說出更完整的大眉故事,畢竟做農村再生,其實我們還處在小學生階段,一切都還在學習與摸索,但我們確信會慢慢找回很多農村故事。」採訪最後,張清龍賢伉儷不吝分享在地人的私房享受,無論鳳山溪畔賞斜陽入海,還是金黃田邊聽稻穗細語,都是大眉的農村風光!走過路過不錯過!

關聯文章:
【ESG 企業方案】新竹竹北 - 青草水圳野餐漫遊
【食物源旅】四十年如一夢,橄欖先生帶寶山人走沒走過的路!造訪橄欖之鄉。
【活動回顧】城市經典|新竹竹北:水圳尋源,五感漫遊
【活動回顧】食物源旅|新竹竹北:稻田邊的咖啡與米飯練習曲
【員工旅遊|新竹一日遊】親訪海田日記,直擊新港農漁風光

關聯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