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島內散步
從新竹市前往南寮,僅僅只需要 30 分鐘車程,從新竹這座城市來到海邊,幾乎不費什麼力。但不住新竹,可能也不一定知道南寮是新竹市轄區(非新竹縣),又或是想到南寮第一時間的印象就是漁港。南寮為臺灣西海岸遠洋漁業的重要港,早在 1731 年清政府為了貿易往來,已經在頭前溪口西岸開闢「竹塹港」,為南寮漁港前身。
百年歷史 不斷換位
相信沒來過新竹,也知道新竹風城之名,南寮風之大非常人能想像,也長年風沙與河流淤積,讓該港逐漸淤塞,船隻甚至需要等候漲潮才能進出港口。才有 1959 年政府於頭前溪下游南岸出口處成立「南寮漁港」,也是桃竹苗地區較大的港口。但因為河口港條件較差,泥沙淤積始終是南寮漁港的問題,在 1975 年在港口興建閘門一座,並每年定期深濬一次來疏通。
漁港週遭風吹砂情況嚴重。
海港上的水閘門是漁船唯一的出入口,也是居民的記憶,有減緩流沙堆積的功能,現在已停止運作。主要是淤積問題未決,1980 年代又另闢頭前溪出口南岸約 2 公里的地方興建新漁港,1981 年 4 月完成規劃正式定名為「新竹漁港」,到 1991 年啟用,取代了南寮漁港,也讓水閘門走入歷史。
所以從開港至今,港口整體經歷過 2 大次移轉,從清政府時期以貿易為主,後來被漁獲取代,每天都有大批的漁船等著進港卸貨,外頭也有大排長龍的貨車準備將漁獲送往各地。
海港生態少不了製冰場
永昇製冰場是南寮這裡現今依然留存的大型冰塊製造地。由於南寮漁港被後來的新竹漁港取代,冰場也喪失給冰的功能,原本即將拆除,在當地居民努力下申請保留。原名為名三龍製冰廠的永昇製冰廠,跟隨 1959 年南寮漁港啟用而興起。當年漁船出海需要冰塊時,都會以鐵牛車前往市區運到港邊,但不只費時費力,路途中冰塊也早就融化一大半,於是在 1961 年居住漁港邊的黃家兄弟才興建了三龍製冰廠,用地下水井來取水、機械化冷卻製作冰塊。
如今來到南寮,基本上只會見到路邊製冰場的外觀,並不起眼,稍不留意就會直接路過。但在這次島內散步 x 小塹有約的行程,我們與在地接洽,開放參與遊程的民眾入內參觀,空間不大,但進入後立刻可以感受到冰冷的溫度,此外老闆也會現場示範如何將一大塊冰塊打碎成為碎冰。
百年造船廠 見證南寮風華
如果製冰場容易路過,造船廠就是你即使到了這裡,沒有特別引進,是不會知道餐廳旁別有洞天的。傳承到第五代的謝家造船技術,在南寮當地非常有名。謝家第一、二代造船主要製作無動力舢舨,到了第三代,家族特別前往基隆,和當時日本人學習製作動力漁船,有了新技術,才在 1956 年創立「萬利造船廠」。
由於正值南寮漁港的興盛期,造船需求日漸擴大,也因為航程越往外海,船體需求規模也更大,讓船廠也逐漸擴大後改名「萬昌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後來隨著時代變遷,政府也推廣玻璃纖維的製船技術,主要是因為木船技術會需要大量使用木材,森林砍伐的議題受到重視後,木船製作也就難以承繼。
早期造船師需要三年又四個月的錘鍊,在畢業前師傅會送一個專屬自己的工具箱,作為給學生的禮物,木頭造船技術雖然被取代,但其中的工藝、細緻,謝家認為仍是非常重要,要傳承下去的精神。
造船廠第五代解說傳統造船工具。
另一方面,隨著技術、機具的更新改良,造船隻噸位也可以來到八十噸,但在近年因為需求變少,加上如今的萬昌造船廠不再造船。第四代轉型為維修舊船,延續到第五代,則是在每年龍舟賽所使用的龍舟與船槳等,可以看到謝家的痕跡。
南寮秘境限定
南寮漁港現在成為觀光休閒地,以地中海風格呈現的旅遊服務中心,經過整修,室內有兩層樓的大型溜滑梯,旁邊則有沙坑,成為假日溜小孩的好選擇。旅服中心的三樓以上,則可以眺望整個海景、漁港,甚至沿著頭前溪延伸看到竹東方向。
而造船廠與製冰場,一般民眾較難直接進入參觀,須由島內散步帶路,參與行程才有機會一窺風貌。
此文刊載於樹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