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疫情下,認識這塊土地的全新視野

文/島內散步

台灣因應本土疫情升溫,從五月中旬開始先從雙北、乃至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停止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之聚會,包含娛樂場所、觀演賽所甚至體育場館停止營業。足不出戶成為許多生活在都市中的人的常態,而島內散步也在這波疫情衝擊下,停止了所有導覽、小旅行。

在社交距離、互動的限制下,我們對於這個世界與環境的認識看似受阻,但實際上有更多可元能性。特別對島內散步的同仁、導覽老師、客戶來說,習慣了到處跑、四處探索,如今關在家,卻擁有了另一種角度與視野。

原來,我們還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認識這塊土地。

長期在家,也帶來了對於周圍生活不同的角度跟視野。( 照片提供:島內散步看見窗外攝影展林姿吟 )

都市窗框內的百態,生意盎然

島內散步的導覽老師陳韻華分享,由於自己的窗外剛好是沒有建物的畸零地,當中有幾棵枝葉茂密的果樹,所以每天清晨的蟲鳴鳥叫早已是日常,而在家這段時間,自己開始留心並嘗試分別不同的鳥類的聲音,特別是當有小鳥停留在窗框外時,就會近距離去觀察這些鳥兒,開始了另一個簡單而有趣的生活節奏。

圖說:對許多人來說,疫情下的生活只剩下這扇窗戶。( 照片提供:陳韻華 )

此外韻華在家也會看到荔枝椿象產出一整排綠色的卵,上網一查才知道,荔枝椿象卻是這幾年入侵台灣果樹的害蟲之一,原產於東南亞、南亞、中國,2008年首度入侵台灣本島,且在受到驚擾會有分泌物,如果誤觸可能會造成皮膚灼熱、潰爛。

另一位島內散步老客戶柳易伸,現是敦化國小教師,他則提到,自己會有固定幾個時段要到校準備課程、開直播,因為對生態有興趣,過往就常常在學校觀察植物、昆蟲,這段期間學校人流少,一些昆蟲如非洲大蝸牛、甲蟲等出現頻率變高了。

少了人類的活動,也讓環境產生了微妙的變化,也讓我們好好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會是什麼?

鄉村農友,日常如昔

島內的共同創辦人魏兆廷,是住在台北市文山區,擁有10年地方創生經驗的他,為了協助各個地方設計小旅行、體驗,疫情前一個星期可能會去到全台灣好幾個地方,趴趴走可說是兆廷的日常。近期兆廷大量減少了行程,僅維持去農地採購、協助農人們銷售物產。

過去沒有社交限制,去到農地都可以跟農友們好好聊個天、分享一下近況,但現在大家都不敢接觸彼此太久,去到產地就是拿貨、離開。

「 見了面卻沒辦法好好有情感連結 」,兆廷感嘆的說出心聲。

相較於都市人,對於農地裡的夥伴來說,第一線生產者的生活是比較穩定的,除了農產、蔬果等需求依然不變,最重要的是每天都還是要去田裡工作,工作場域沒有因為疫情而有太大影響;但兆廷提到,對小型生產者來說,現今的銷售比過往辛苦,因為以前有部分的收益會來自跑市集、跑活動,如今這些活動無法舉辦,銷售更加依賴線上或是與老客戶的溝通( 顧客管理、會員管理 ),於是也要開始加強這部分的技術。

雖然少了些連結,但島內的夥伴兆廷,仍透過採買、運送等方式,希望能用小小的力量支持台灣的農友。

宜蘭窗外風景,與都市略微不同的畫面。( 照片提供:島內散步看見窗外攝影展 Yiwei Huang )

認識住家區域故事的契機

過往假日參加島內活動頻繁的柳易伸,對於現在不能跟文史同好交流也覺得非常可惜,柳易伸從自己的經驗出發,認為現在也是很好的機會去認識自己生活圈的故事、發展脈絡。以自己來說,原本是高雄人,因為大學念書的關係在六張犁附近租屋,畢業、工作後成家也就選擇在這一區,過去透過導覽認識了六張犁的許多故事。也因為認識了六張犁,柳易伸才發現這裡和自己長大的高雄左營有非常多相似之處,像是閩南文化聚落、外省眷村文化、白色恐怖相關的遺址故事等等,兩個地方都堆疊了豐富多元的文化。

雖然現在沒有導覽,但還是能在線上、群組的交流中不斷吸收新知,或是追蹤導覽老師的臉書,因為認識、理解,才讓自己對這塊土地更有情感。

少了外出聽導覽的機會,我們還是能有很多方式認識這塊土地。(照片提供:陳韻華)

疫情期間,我們有更多嘗試與可能

韻華為了更認識窗外的樹木鳥蟲,特別去詢問了在荒野保護協會當志工的朋友,要怎麼做自然觀察,像是學習閉上眼鏡用聽覺做紀錄,用聽覺辨識前方聲音的距離,用身體去感受今天的溫度,這和自己之前帶導覽有很多相似處,透過引導參與者用五感去體驗周圍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圖說:讓習以為常的窗外風景,成為新的探索。( 照片提供:島內散步看見窗外攝影展William Chang )

人們對於自己周遭的事物都太過習以為常,反而失去了興趣,不會花心思接近,但現在是個很好的機會,關掉電視、減少抱怨,打開五官去安靜的融入周遭的環境。

兆廷也提出建議,認為吃飯也是一個很好的契機,畢竟三餐都要自己煮對很多都市人來說挑戰很大,而菜市場群聚現在也是疫情防範重點,不少人會選擇外帶回家,就可以去開發更多以前沒吃過的餐廳,這種感覺就像自己在設計小旅行、田野調查一樣,充滿新鮮感,彌補自己長期在家的寂寞感。

此外,支持社區內的餐廳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這樣的支持系統讓社區彼此有更多互助的可能;而在疫情期間,我們的好奇心不能被消磨,現在網路發達,很多資訊可以自己慢慢累積。

兆廷強調:「 唯有透過認識環境才能知道每個地方的美好,也才能知道台灣是很棒的地方 」。疫情不該是疏離人心的過程,而是要讓我們更相信人與土地的美好。

此文刊載於 樹冠生活


No tour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