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新竹走走|「黃金水鄉」南埔,集全村之力做出的在地便當

文/島內散步

有北埔,自然少不了南埔!這個小小的客家社區,過往靠著八十餘頃的肥沃良田,以北埔米倉出名,素有黃金水鄉封號,溫飽芸芸眾生。秋冬收成之際,陽光照拂連綿不只的金黃稻浪,其間川流一脈百年老圳,田園風光盡收於此。

集全村之力,端出一桌好菜!

造訪南埔的第一站,是在南昌宮廟埕吃便當!這裡既是信仰中心,也是情感連結所在,導覽員笑著說「這可是集全村之力才吃得到喔!」此話不假,台灣農村高齡化已非一朝一夕,務農為主的南埔社區自然躲不過風潮,當台灣農業逐漸沒落;農村人口慢慢凋零,千餘人的客家散村,濃縮成了兩百餘人的小社區。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美,當人少少的,一份便當就收集整村的手藝,結合客家菜脯與動物友善雞蛋的菜脯煎蛋、風土入菜的桶柑滷味、自然農法的日曬黑米、傳統手工梅菜乾肉丸,間單調味便足夠代表這片土地,更有古早時期,大夥一起辦桌的合作分工!

了解傳統,當一天南埔人!

自然信仰是客家村十分常見的傳統習俗,一棵老樹、一顆大石,在世世代代的傳說加持下,就成了一種信仰,一種生活。南埔的石爺公正是當地陪伴孩子長大的守護神,非常靈驗。往往會在小孩滿周歲之後,來到石爺公這求絭,祈求平安長大,而到了16歲之後,會再將紅色護身符歸還,並感謝石爺公照顧。

友善土地,農村永續的百年堅持!

戴上斗笠,走上田埂,讓孩子用身體記得土地的觸感。十多年前,南埔社區就因百年水圳的淤泥問題,停耕一年,號招耆老清淤之後,才恢復農耕日常。今年上半,台灣正遭遇嚴重旱災,同時水圳又發生淤積,親身走訪看見收成狀況,感受看天吃飯的心情。不過,實踐自然農法的在地農人還是樂觀,除了傳授永續農法的田園知識,更與我們相互在身上貼上構樹的葉子,就像貼上重返農村,回歸自然的印記。

洗手做菜包,客家米食百百樣!

到了南埔,不能錯過客家米食-菜包的親身體驗!將混合艾草汁、糯米粉及在來米粉的米團子捏成小塊,塞入蘿蔔絲、香菇、油蔥等內餡,或許捏成台灣形狀,或許堅持傳統裝豬仔竹籠造型,當墊上抹油後的柚子葉,送入蒸籠,就成了歸途上的回憶小點。

在地的美、當季的味道,親身走過就知道!一趟行程,收集北埔與南埔,將永續農業的故事吃進肚裡,讓這座小鎮的感動走入心裡。


主辦單位:新竹縣政府
執行單位:島內散步
>> 歡迎CSR委託、員工旅行、接待外賓、教育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