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河川之聲】適合五年級至九年級
用5天,看見台北百年防災史
遊戲 x 觀察 x 省思 x 創造
「或許,20年後,孩子可以牽著爸媽的手,安全的走到基隆河畔戲水⋯⋯」
當孩子嚷著想騎車、打棒球、野餐時,爸爸媽媽們會想到哪裡呢?或許,「河濱公園」是許多台北家長第一時間想到的答案。從基隆河中上游的汐止,到中下游的花博、再到淡水河交會處的社子。悠遊基隆河,已然成為當代台北生活美學的一部份。
基隆河真的這麼美好,這麼聽話嗎?
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翻開20-60年前的報紙:社子島在缺乏公共建設的情況下,淹水是家常便飯;汐止逢雨必淹的問題讓當時的住戶只敢租不敢買;納莉颱風造成的台北大淹水更一度癱瘓了剛剛興起的捷運系統;內湖垃圾山飄揚的惡臭,也讓居民不敢靠近河邊。基隆河,是孕育台北聚落興起的母親之河,也是帶走無數生命的阿努比斯。
經過眾人數十年的努力,我們現在看見的是美麗華摩天輪成為台北新地標、內湖科學園區帶來驚人產值、關渡紅樹林則成為台北賞鳥絕佳景點。若要用數字證明基隆河當今的價值,大直堤頂一帶的房價,就是最好的證據。現在的基隆河,是繁榮的象徵,是幸福的泉源。
我們將突破台北市的區域限制,追溯整條基隆河流域的故事,從關渡、社子,逆流而上到大直、南港,再往上到汐止、基隆。帶著孩子一起看見百年與水共舞的故事,看見當今台北能抵抗百年一遇大洪水背後的辛酸血淚。走讀基隆河,就是走讀台北百年防災史。
島內散步將用五天的時間,讓孩子看見基隆河的喜怒哀樂,發現台北人的夢想與努力;島內散步將用十足的熱情,讓孩子成為台北防災指揮官,望向更遙遠的未來!
培養能力:
1.地圖判讀與識別能力
2.認識台北發展脈絡
3.訓練觀察力、空間智能與內省智能
4.誘發城市探索興趣
108課綱中的素養:
1.自發-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2.互動-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3.共好-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108課綱中的議題:
1.戶外教育
2.環境教育
3.防災教育
防疫新生活:
1.請小朋友隨時配戴口罩,若有飲食需求請保持社交友善距離,或待到有隔板的地方用餐,並配合量體溫與實聯制。
2.若有發燒(體溫超過38.5度)將立即暫停該學員的活動,並連絡家長帶回就醫。
3.我們將持續關注疫情最新動態,若因疫情暫停學生校外教學或營隊活動,島內散步將在扣除已支出成本(如場地訂金)後提供全額保留款或全額退費。
4.由於疫情期間的場地限制多有變動,島內散步將保留遊程因應疫情調整之權力,以保障學員的學習權益。
【台北河川之聲的課表】
|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第四天 |
第五天 |
主題 |
災難的起源 |
基隆河考察 (下游篇) |
災難的當下 |
基隆河考察 (上游篇) |
希望的未來 |
集合 |
8:45捷運西湖站1號出口(站內) |
8:45 捷運西湖站1號出口(站內) 10:00 捷運關渡站 |
8:45 捷運西湖站1號出口(站內) |
8:45 捷運西湖站1號出口(站內) |
8:45 捷運西湖站1號出口(站內) |
09:00-12:00 |
從0開始防災 (災害管理遊戲) |
防洪與紅樹林的誕生 (關渡走讀) |
納莉颱風故事集 (災害體驗挑戰) |
成功的內湖,背後都有偉大的汐止 (南港、汐止走讀) |
當代的防洪系統 (分洪系統手作) |
12:00-13:30 |
午餐 |
午餐 |
午餐 |
午餐 |
午餐 |
13:30-17:00 |
真正洪水的長相 (參訪防災園區、淹水紀念標) |
百年前的河岸故事 (社子走讀) |
當代的河岸故事 (大直走讀) |
現代大禹治水 (瑞芳走讀) |
解惑:未來的城市 (論壇分享與成果) |
解散 |
17:00 捷運忠孝新生站 17:30 捷運西湖站 |
17:00 捷運士林站 17:30 捷運西湖站 |
17:00 捷運西湖站 |
17:00 捷運西湖站 |
17:00 捷運西湖站 |
上課地點參考:德明科技大學、關渡、社子、大直、汐止、南港、
*課程內容依當日實際狀況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