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放大大溪|媽媽游擊隊,撐起地方支持圈-大溪文化協會簡秀雯

文/島內散步(高穎婕)

遊客如織的和平老街是許多人對大溪的初印象,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往老街尾端的福仁宮旁多走幾步路,就可能遇見截然不同的街景。在大溪航運興盛的年代,鄰近河岸邊的街尾有許多搬運工就近搭草屋居住,故在地人稱「草店尾」,現今又因蜿蜒好似迷宮而有「迷宮巷」之稱,樸素靜謐的庶民生活與富麗喧鬧的老街,僅僅一線之隔。

走進迷宮巷,轉彎處有一座「問路站」,神秘大門的背後是一座像客廳的小型展示空間,時常接到誤入探險的旅人前來「問事」。這裡是「草店尾小客廳」,也是桃園市大溪文化協會的辦公室,它還有更多元的身分,如同在客廳的這位受訪者-桃園市大溪文化協會前理事長簡秀雯,剛結束導覽工作的她,正翻閱著資料,準備和我們分享她和大溪共同成長的故事。

草店尾小客廳像大溪的客廳,經常接到誤入迷宮巷的旅人前來「問事」。(島內散步攝)

導覽,從「故事媽媽」的故事開始說

「我加入大溪(老街)的時候,是一個媽媽的身分」。20歲從大溪「近山區」的内柵嫁到「河東區」的大溪老街,從空曠、自由探索的鄉下生活來到商務雲集的城市空間,簡秀雯有感而發:「以前街頭巷尾都會傳來嬉鬧聲,但現在小朋友的童年都被3C偷走了」,不希望孩子因科技而疏離,她集結地方上的媽媽們一起辦營隊,這一做就是十年。從遊戲、生活教育、社區服務、到文化導覽都難不倒她們,透過拜土地公、喝聰明水連結大溪水井文化,逛古道、迷宮巷闖關介紹大溪的發展,趣味轉譯地方文化,讓孩子對家鄉產生連結與情感。

為了孩子的教育,她們也到學校當故事媽媽,把大溪的故事說給孩子聽。20多年過去,從小孩小學講到大學,在地民俗慶典、木藝文化都是她們的故事清單,她坦言:「這個過程,我覺得我受惠最大。」也因為跟著孩子持續學習,她決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地方民俗慶典與文化,都是她們的故事清單,透過繪本讓孩子更認識家鄉。(簡秀雯提供)

營隊到老屋咖啡廳,建立孩子與社區的連結

故事媽媽不只說給孩子聽故事,還開咖啡廳辦導覽,把大溪的故事給更多人聽。因緣際會下,簡秀雯加入了大溪歷史街坊再造協會等組織,參與文化遺產保存與社區總體營造,除了藉由導覽帶人們深度認識大溪,更在現今被登記為歷史建築的百年老屋「源古本舖」開設「中庭咖啡」,保有老宅原貌實踐老屋新用,將乘載大溪人生活記憶的空間分享給更多人。

「開咖啡廳也是跟社區有連結,可以透過導覽老屋讓小孩更認識社區,也很好玩啦!」因營業時間較晚,與大溪晚上杳無人煙的商業習慣大相逕庭,她笑稱:「這也算開大溪『夜貓子』的先例了吧哈哈哈!」然而,隨著行人徒步區出現,觀光小城的光環吸引眾多人潮,許多老街皆面臨的「漲租」問題隨之而來,縱然名氣再大仍不敵流動攤商競爭,中庭咖啡六年後畫下句點,但她釋然道:「從我自己的成長再到開店,過程也跟大溪息息相關,這一路走來,也算陪伴大溪成長了吧!」

老宅經營「中庭咖啡」,將乘載大溪人生活記憶的空間分享給更多人。(島內散步攝)

商業重鎮的文化推手,木匠師的好友

咖啡廳結束營運,在地文化推廣仍不停歇。大溪老街的牌樓立面至今仍幸運留存並非偶然,而是有一群像簡秀雯一樣的推廣者,把大溪日常變的不平凡。從大溪老街的媳婦再到推廣者,兩個觀察令她印象深刻:

#地方祭典與社頭文化的參與
「以前鄉下只有兩個社,嫁來大溪(城區)後,舞龍舞獅超級熱鬧,還有不同特色的社頭一起出來繞境,才發現大溪的社頭原來有這麼多!」社頭,就像民間為了籌備慶典而生的自發性社團,每年聚集練習藝陣,是北臺灣關公信仰最重要的慶典文化。在地人的投入與六廿四關聖帝君聖誕遶境的規模,讓初來乍到的她備感震撼。

「那時只知道要幫忙家裡準備慶典的點心,有些媽媽們也會幫忙主持繞境,晚上活動結束後,左鄰右舍會一起掃地維持環境整潔,是一個凝聚的活動。」無論參與祭典或煮餐酬神,地方女性皆是支持慶典不可或缺的角色,對這項年度盛事的參與更存在光榮感。

#木匠文化的陪伴轉型
生活中的文化風景,來自左鄰右舍的木匠師,「匠師傳承,與木器店的轉型息息相關,後來我們才發現,這是比較在地人才知道的過程,」簡秀雯說。

過去的大溪「木匠店」林立,但20年前木藝產業沒落,連木匠都在思考轉型,但「很會做卻憨慢講話」與後繼無人的困境歷歷在目(更多木匠師轉型故事請看>>),簡秀雯說:「要讓這些匠師產生榮耀感、願意分享,技藝才能保存流傳。」

在木博館尚未成立的年代,她接連參與各項社造計畫,找藝術家、社造師與木匠師對話、陪伴轉型,讓故事中的人自己說故事,感受文化傳承的意義與光榮。她發現,年輕人的介入是關鍵,透過不同世代的參與,讓小孩在訪談的過程更認識家的文化,長輩也才明白「原來我的日常,可以成為一種產業」,「原來我在做的事情,讓大溪很有光榮感」

藉由計畫盤整故事,試圖把大溪生活推進眾人視野,並協助匠師發現不同客群需求,更成為木博館的民間推動者,串聯一間間特色店家將之當作「街角上的博物館」來經營。不論木匠師或簡秀雯,都在屢屢輸出的過程更加發現大溪的獨特,也藉此重新整理、更認識自己。

擔任木博館導覽志工,以不同方式帶大家看見大溪常民生活文化(左圖:截取自HiHi導覽先生/右圖:島内散步攝)

女大「二八」變,放飛探索在「那年」

為家庭默默奉獻是華人社會許多媽媽們的縮影,觸發這群媽媽從家庭到社區參與的關鍵,來自教育,「小孩要讀書,媽媽也要學習呀!媽媽也想要有自己的舞台!」28歲那年,恰逢先生外派工作,簡秀雯開啟一連串探索,希望尋找不同的人生可能性。

自嘲小時候是不寫功課、吊車尾的壞小孩,婚後後不僅開咖啡廳學當老闆、學茶道,還參加讀書會和服務性社團,她開玩笑說:「那是覺醒的一年,好像開竅一樣!」眼前這位媽媽好似有用不完的活力,對於那兩年的密集學習津津樂道,眼神閃爍著光芒與驕傲。

「當時我看了很多女性意識抬頭的書,也參加讀書會投稿,我慢慢理解到,一定要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成為媽媽後的大量學習,也是許多大溪老闆娘的共同縮影,日子還過得去,那就來充實自己,「參加讀書會讓我認識很多優質的人可以交流想法,參與社造也讀到很多史料,從這些活動,讓我獲取到很多養分。」

翻起過往資料,分享向外探索的點點滴滴。(島內散步攝)

媽媽的多重宇宙:老闆娘、故事媽媽、導覽員、長照志工、還有…

「我也是木博館的一號志工呦!」比博物館更早成立的志工隊,早上為學校孩子唸完故事,下午招呼著外地人認識大溪,成為大溪的另類門面。「不只有我,大溪還有一群跟我一樣的媽媽,我們就像一個團隊,在很多單位服務,現在很多木博館志工也是來自這群故事媽媽。」從學校、衛生所、社造、觀光,參與各式培訓與服務,0歲到99歲都是他們的防守範圍。

跨足長照,簡秀雯分享起心動念來自婆婆:「我婆婆八十幾歲了,是一位開朗有智慧的女性,也是大溪女性很典型的樣子-女老闆,一輩子都在顧雜貨店、都在上班,我想要她出去走走、有社交圈。」一次簡秀雯在廣場上帶老人活動身軀,婆婆驕傲地向一旁的記者分享:「那個簡小姐,是我媳婦啦!」回憶當時,她欣慰地笑說,婆婆的熱情,讓她發現自己在做的事很有意義。在家庭成員的眼中,她也不只是江太太,而是簡小姐,是獨立的個體

除了在草店尾小客廳接住旅人探詢,簡秀雯也開民宿嘗試不同領域的突破。(島內散步攝)

融合教育與地方文化  陪伴大溪的媽媽游擊隊 

身兼大溪媳婦、學校故事媽媽、導覽志工、大溪文化協會前理事長、導覽員,簡秀雯還有另一個隱藏身分,是「神職人員」。畫符令、寫天書跟神明對話、協助前來「問事」的人們解惑成為她的新日常,她打趣地比喻「像是另一種服務性社團活動」。

「無論是投入教育或這份際遇,都是奉獻。我也可以用我自學的方式來跟神對話,再轉化成教育的語言跟人接觸。」談起近年在信仰的理解,她認為神職人員的根本是要「修」自己,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身分,對她來說都有意義,「這些經歷都讓我成為現在的樣子,無論是講故事的風格,或是在地連結感,付出的同時,也再得到。」

分享信仰的同時,也是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島內散步攝)

過去的大溪,因商貿與教育條件,讓女性得以突破時代窠臼以車掌小姐、助產士之姿參與地方發展;而今也有一群像簡秀雯這樣的社區媽媽,為大溪建構緊密的社會照顧網,像游擊隊一般,支撐著大溪商業、教育、社造與文化推廣的使命。

「我們這些媽媽,一路走來都有革命情感,大家一起照顧我們的小孩,依專長來分工,不會講話那我就來煮點心吧,才認知到『原來生活教育也很重要,原來我也可以當老師、照顧別人』,增加很多身為女性的自信心。」與地方互動的過程,也伴隨自我成長積累,媽媽們不斷學習,也肯定持續探索的自己,實踐著屬於她們的「女性自覺」。

陪伴大溪成長的社區媽媽游擊隊,不斷探索學習、持續輸出、尋找自己。(島內散步攝)


《放大大溪》系列報導

「放大大溪」從大溪地方人文故事,看見大溪獨特的生活實感,和地方人物對土地的投入與熱愛。推動結合「生活、生態、生產」的「大溪生態博物館」,並與島内散步透過永續旅行串聯,實踐地方支持、永續運營和文化傳承。

島内散步致力永續旅行,深入台灣各個角落轉譯文化,希望更多人看見台灣這片土地的美好。 2023年與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共同推出文化體驗遊程品牌「放大大溪」,從兩個維度破框放大大溪的生活醍醐味:「微觀放大」大溪生活特色,帶領旅人重新認識大溪地方人事物;「宏觀放大」大溪地貌,走出老街往大溪山河風光前進。


《桃園市大溪文化協會》

一群致力於推廣大溪生活、文化、信仰與歷史的居民與文史工作者組成,積極串連在地居民情誼並分享在地人情懷,透過多元導覽、藝術展演與社區服務,帶動地方產業發展,以維繫社區情誼並推廣大溪之美為目標。

過去,被在地人視為勞工階層或貧民區的草店尾,一度是老大溪人口中的封閉的禁忌區;而今大溪文化協會落腳草店尾小客廳佇立於此,媒合對地方有熱忱的夥伴進駐營運,讓一棟棟空間開放,成為大溪文化的推廣據點,持續發揮「借問」功能,放大大溪的隱藏特色,為旅人創造獨特印象。

關聯文章:
放大大溪5亮點!在地視角體驗大溪生活醍醐味
放大大溪|用一瓶康普茶放大風土滋味、與微生物共好—綠合農場
放大大溪|讓「用不壞的傢俱」傳承技藝與記憶—新玉清木器
「放大大溪」在地文化新體驗!老街木器行、有機農村尋味秘境

關聯行程:
【百靈佳殷格翰 員工期間限定】新竹芎林:典雅客庄,桂竹林間的人文散步 受保護的內容: 新竹芎林走走|典雅客庄,桂竹林間的人文散步 受保護的內容: 食物源旅|嘉義布袋:蛤?我家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