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島內閱曆25.08《 新浪潮第一排,進步大稻埕 》


⼤稻埕⾃清末⾄⽇治期間華麗變⾝,社會、經濟與⽂化活動在短短百年內快速發展,各⾏各業與洋樓商⾏在此地發展,大稻埕這河岸第一排更成了新潮思想、文化浪潮的第一排。

女性就業新浪潮 ——
1900年代,大稻埕茶葉貿易興盛。初代職業女性出現了!揀茶女聚於亭仔腳,大稻埕約有150家大大小小的茶葉製造商,當時旺季大茶商更是有雇用10000以上的揀茶女。在經濟繁榮、有了談生意的咖啡店,江山樓等酒家文化,女給、藝旦的職業隨之出現,一個月的收入可是相當可觀。

思想新浪潮 ——
在人文薈萃的大稻埕,台灣初代咖啡館上線。象徵著青年思想、情感與掙扎。維特咖啡廳不只是喝咖啡的地方,更是藝文與社會思潮碰撞的場所。而這樣的場所出現,顯示著當時社會的背景。

藝術新浪潮 ——
「出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土地便愛此土地」
首位遠赴東京美術學校學習西洋雕塑的臺灣人黃土水藝術家,作品回到母校太平國小的博物館。一間小學、一間博物館,給在地的寶藏。

書店新浪潮 ——
近些年大稻埕吸引了獨立書店來開店。像當日現捕的漁獲般為每位讀者攢一桌海派的台灣文化為台灣的文學、文字留下一個新場域。

大稻埕這裡是新舊文化交融的熱點,形成獨特的文化景觀。這種交匯不僅保存歷史脈絡,也激發創新表達,讓文化得以延續與再生。 這樣的融合它使我們在前行的同時,仍能認識根源、連結身份、激發更多元的文化想像。

「初代職業女性群像」

思想新浪潮

Tags:
關聯文章:
【DEI 企業方案】性別議題 - 大稻埕職業婦女群像
【合作案例】印花樂|新進同仁大稻埕導覽
【合作案例】台達電|大稻埕、台南多梯次小旅行
島內閱曆25.07《 世界末日,重生美食 》
島內閱曆25.09《 鬼月職人忙什麼? 》

關聯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