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想過,在台北這樣快速運轉的城市裡,竟還藏著一處像世外桃源般的寧靜之地?
從南港捷運站出發,沿著四分溪旁的綠色步道悠閒漫步,不消十分鐘,眼前的風景便從車水馬龍,轉換為蟲鳴鳥叫、綠蔭遮蔽。這裡,就是南港久如社區——一個與自然比鄰而居,同時承載著眷村記憶的地方。
今年,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臺灣夢—兒少社區陪伴扎根計畫」第二場成果發表會,就選在這個社區舉辦。對來自花蓮、彰化、台中、基隆的孩子們來說,這趟旅程不只是參加活動,更像是一場親近自然的探險。
在鳥鳴中展開的課程,跟著在地人認識四分溪
「暗光鳥、翠鳥、紫嘯鶇、大小白鷺鷥!」
走在溪畔小徑,不時能聽見孩子們驚呼。對網路時代長大的孩子來說,鳥類僅存在於課本插圖或卡通裡,沒想到在台北,竟然就能近距離看到。
帶領這趟導覽的徐銘璟老師,邊走邊提醒孩子們抬頭觀察,「大家要小心頭頂喔,因為上面可是有一個小白鷺的鳥巢呢!」語畢,孩子們全都屏息抬頭、四處觀察,生怕錯過什麼畫面。果然沒多久,眼尖的孩子就發現,遠方一隻白鷺鷥正停在溪中央的石頭上梳理羽毛。瞬間,四分溪畔響起比鳥鳴更熱鬧的聲音: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興奮地和彼此分享發現。

對久如社區的居民來說,這樣的日常其實得來不易。
從惡臭到清流:社區團結的力量
現在看似清澈的四分溪,過去曾因工廠排放廢水而汙濁不堪。老社區居民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以前味道真的很臭,小孩根本不能下水,魚蝦也幾乎死光。」
正是因為那段歷史,社區才逐漸團結,成立發展協會,一邊抗爭、一邊守護溪流。徐老師指著如今清澈的四分溪,語氣堅定地說:「我們就是為了這條溪而生。要不是居民們一起努力,哪有現在這麼多生物回來棲息?」

即便如此,挑戰依舊存在。部分家庭生活廢水仍可能排入溪流,社區目前正積極爭取生態過濾的可能性。然而,比起當年惡意傾倒廢水的年代,眼前的四分溪已經恢復了生氣勃勃的樣貌。孩子們能在這裡認識野鳥、觀察溪流生態,本身就是一場「在地的環境教育」。
舞台上的故事:從眷村到社區的新一代
活動後半場,來自各地社區的孩子輪番登場。久如社區的舞台布景,是老眷村的屋瓦與窄巷,象徵居民的共同記憶——那時颱風一來就淹水,最嚴重甚至「水淹到屋頂」。

站在舞台上的主持人黃意芯,就是在久如長大的孩子。從小學三年級加入兒少陪伴計畫,到現在升上高中,她已成為社區活動的最佳小幫手。「以前是老師推我上台,現在我真的覺得主持很好玩!」她笑著說,「希望有一天,也能像今天這樣介紹我的家鄉給更多人知道。」
基隆內寮社區的孩子也帶來「家燕」主題展演——象徵家與幸福的手繪燕子在舞台上飛舞。志工大姐笑說:「內寮老街幾乎每戶屋簷下都有燕子巢,只要燕子回來,就代表那家人要旺啦!」

內寮社區家燕主題展,內寮社區以「家燕街」自豪,居民會在
繁殖季時紀錄並分享故事。是社區居民關心的大事

臺中石城社區孩子們也到場認識久如社區的故事。孩子們聽聞
導覽故事,正與地景互動,左右探頭尋找白鷺鷥的蹤影
一旁靜靜觀賞著舞台演出的石城社區的夥伴,忍不住紅了眼眶。「我們在做的,不只是陪孩子長大,而是讓他們知道,家鄉值得被驕傲地說出來。」志工夥伴說。
這一刻,社區陪伴的意義不再只是「課後的照顧」,而是真正帶著孩子們從土地中長出歸屬感。

久如,將不只是地圖上的一個名字
10 月的久如社區,將迎來水黃皮開花的時節。紫色花朵沿著溪畔盛開,如同鋪滿一地的柔軟毯子。想像一下,踩著落花步道,耳邊是溪水聲與鳥鳴,鼻尖則能嗅到淡淡的花香。

週末假日,不妨帶著家人來這裡走走。除了預約一場由在地老師帶領的生態導覽,你還能順道品嚐在地美食,像是傳統小吃與在地聞名的燻茶鵝。

久如社區,並不只是地圖上的一個名字,而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故事場域,等待你走進來,遇見不同的風景與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