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漫步宜蘭的五種生活:前進蘇澳探索

文/島內散步

你知道島內散步在蘇澳認識的在地大哥最推薦的冷泉地點嗎?你知道泡冷泉的訣竅就是,一鼓作氣泡下去,千萬不要一直玩水、拖著不浸泡。在冷泉之前,在地大哥其實最希望的,是旅人們可以好好認識這裡的歷史,因為蘇澳一直以來缺乏完整的文史整理,透過讓更多人認識,在地人也更能去逐步整理出完整而準確的資料。

蘇澳最讓大家熟悉的,應該是其作為蘇花公路、北迴鐵路起點這件事,我們前往花東,就勢必要經過蘇澳。而蘇澳南方的南方澳,則是台灣重要的近海、遠洋漁業港口,也是全台僅次於屏東縣東港鎮的第二大黑鮪魚產地。蘇澳在北迴鐵路於1980年2月1日通車之前,是聯繫北部地區與花東地區的交通輻輳。由於當時蘇花公路交通仍不甚便利,許多路段為單線雙向管制通車,往來花蓮耗時甚繁。因此,位於起站/終檢的蘇澳,成為重要的休息站,許多商家、旅館開設於蘇澳車站一帶,往花蓮方向的旅客在此休息,第二天換搭公路局(國光客運的前身)的班車。北迴鐵路開通後,蘇澳面臨了經濟蕭條與人口外流的問題,人口數由全盛時期的六萬人一路移出至現今的數量。

關於蘇澳的地名,1938年日本人安倍明義所著《臺灣地名研究》認為是「百餘年前移民團統領蘇士尾」而得名,但蘇士尾這個字在歷史文獻中找不到,所以也有一說是聖.勞倫蘇(San Lorenzo)演變成蘇澳,澳則有彎曲突出的港口港灣的意思。

日治時期的第一任總督樺山資紀還在日本任職海軍少佐時,曾來到蘇澳一帶勘查,使得當時清政府大為緊張,次年派遣都督羅大春修築蘇花古道,加強對該地區的統治。日治之後設蘇澳街,二戰後改街為鎮,交由台北縣管轄;1950年宜蘭縣設縣後,則由宜蘭縣管轄。蘇澳冷泉為碳酸冷泉,是全世界唯二的低溫碳酸泉。水溫約在22℃左右,富含二氧化碳,和北投不同的是,這裡的冷泉呈白黃色,稱白磺水,比起北投的偏黃色更為透明。日治時期日本軍人竹中信景無意發現泉水清涼可飲用,而且略為甘甜,才有蘇澳冷泉之名,後期更開發出彈珠汽水的特色產品,在蘇澳七星嶺下開設台灣第一家彈珠汽水。

當地人的說法,在夏天浸泡冷泉,正中午走在豔陽下也不會流汗。而要判斷是否為純淨蘇澳冷泉,可以看是否有冒出泡泡,此為二氧化碳造成。

蘇澳因為地形的關係,地下水流動頻繁,地質偏軟,所以地層下陷嚴重,當地人對此早已習慣。而蘇澳中山路上的全聯,早期是鎮公所,因為地層下陷,幾十年來從二樓變成一樓,現在全聯屋頂上還可以看見鎮公所保留的屋頂。

這次在「漫步宜蘭的五種生活」路線之一白米區,位於蘇澳市區南方,為一谷地,舊名「過溪仔」,因早期到達需經白米溪,所以得此名。由於山區盛產水泥原料石灰岩(硫酸鈣),外表白色似米,故稱為「白米甕」。為水泥工業與石礦工業集中地。但隨著礦業慢慢轉往宜蘭市區,社區也開始有新的發展。白米社區白米饔的森林盛產製作木屐的樹材-江某樹,因而發展出木屐產業,用在地傳統工藝設計而成的白米木屐館,為社區帶來新的動能,成為台灣社區營造的標竿。近年更成立木益客棧,提供在地料理、飲料。木屐也從生活用品轉為手工藝品,透過彩繪、裝飾等,讓白米木屐有新的生命。來訪遊人能慢下腳步,體驗社區生活。

因為特殊的地形資源,冷泉、南方澳、白米木屐村等地在社區打造與宣傳上成功,使得觀光人潮不減。儘管因為近十年台灣觀光更多元化,花東地區的觀光發展興起,使得蘇澳人潮稍減,但蔣渭水高速公路(雪山隧道)通車之後,台北可以直達蘇澳,也又帶起新的觀光契機。

我們都聽過蘇澳,但可能不一定有機會好好深入理解這的故事。旅行,可以讓我們放慢腳步,去聽聽在地人的話語,去看看在地人的視野,從在地生活出發,感受自己未曾嘗試過的節奏。最後,在地人推薦的冷泉,位在阿里史冷泉唷!

趕緊出發來一場蘇澳小旅行吧!

【蘇澳礦業繁華】行程介紹
【漫步宜蘭的五種生活】全系列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