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022年貨大街怎麼逛?大稻埕在地團隊帶你看門道!

更舒適的年味體驗,2022年貨大街大轉型

發文日期:2022/1/27
文:島內散步(高穎婕)

「台北市年貨大街」自1月16日起熱鬧開跑,開張首日人潮依舊湧現,在迪化街入口也架起拱門與和五顏六色的燈籠,飄出陣陣年味。因應疫情,今年的年貨大街「不能在馬路搭棚架設攤、不提供試吃」,為30幾年來首見,卻讓這條街產生微妙的變化,即便進入倒數階段,也持續保有一波波逛街人潮。

迪化商圈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徐慶棋形容:「今年是很關鍵的一年。」為協助台北年貨大街轉型,地方商圈組織與政府共同合作,加強線上與線下的活動串聯,透過網路電商、電視購物等通路,協助推廣年節商品,例如:霞海城隍廟旁的開運紅包牆、台北年貨大街線上專區、電視購物實境秀。並首次引進街頭播音室,將Podcaster帶到大稻埕現場,與民眾互動。


島內散步執行長邱翊受邀街頭播音室「大埕小事」節目,暢聊對大稻埕與年貨大街的願景。

除了年貨,更精彩的在「這裡」

來大稻埕只逛迪化街,那就可惜了!在地永續旅行團隊島內散步執行長邱翊表示,大稻埕自古以來皆為商業重鎮,但一般人對大稻埕的想像,多停留在「年貨大街」,而忽略對大稻埕整體產業發展和店家的認識,為了翻轉這個印象,身為土生土長大稻埕人的邱翊,曾策劃「去大稻埕,不去年貨大街」的導覽主題,帶大家認識「不只是迪化街的大稻埕」。然因應今年年貨大街的轉型,島內散步反而規劃兩場「來大稻埕・逛不一樣的年貨大街」在地導覽,希望帶大家觀察回歸「在地性」的年貨大街如何轉型。

同為大稻埕人的島內散步導覽員蔣大哥也分享,今年是很難得的一年,少了棚架搭設,反而可以在逛街時清楚看見豐富的「建築立面」,感受大稻埕的文化資產與古色古香。實際逛街體驗上,也可不再囿於被擺攤壓縮到3至4米寬的限制,而能更輕鬆的走逛。


翻轉大稻埕印象,街區建築成文化永續見證,記錄大稻埕的歲月痕跡。

人聲鼎沸的採買路線,竟源自社會運動

看似熱鬧非凡的唯美老街區,其實險些因都更被拆毀,經歷「我愛迪化街」運動與多年協商,才讓大稻埕被劃為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成為文化永續保存最為人稱道的街區。為了在保留與振興當地經濟取得平衡,倡議團隊與當地居民攜手,結合在地南北貨、果乾、藥材等的特色,於1996年首次舉辦年貨大街,讓大稻埕年貨大街逐漸演變成台灣極難得的現代原生慶典,更透過商業影響力,影響各地。


2022年貨大街,少了攤商搭棚的街景。

從永續旅行出發的年貨大街導覽

隨著時代變化,「年味」正逐漸從現代人的生活中消失;大賣場和數位通路的出現,讓消費者的購買習慣改變,間接影響了年貨大街的生態,許多商家寧願將攤位外租。然而,與在地產業關聯度低的外部攤商進駐,雖帶來人潮與金流,卻限縮了交通,噪音和垃圾問題浮現,居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邱翊希望以在地人的觀點發聲,並以「對在地侵害最小」的永續旅行商業模式,支持年貨大街的改變,倡議回歸年貨大街的初衷。

想逛轉型的年貨大街,體驗傳統年節採購氣氛?把握年前機會!

2023新場次|來大稻埕‧不只逛年貨大街!
《2022回顧》來大稻埕・逛不一樣的年貨大街
《延伸閱讀:大稻埕在地店家專訪》
一級戰區!年貨大街裡的中藥行|聯通漢芳
「想開一間像藥妝店的中藥行」|
黃長生藥行
傳承三代!南北貨到高級烏魚子的經營學李日勝


No tours found